Like

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馬六甲市Melaka【馬六甲Melaka】:荷蘭紅屋裡的歷史與民族博物館─(1.紅屋的前世今生)

 馬六甲市Melaka【馬六甲Melaka】:荷蘭紅屋裡的歷史與民族博物館─(1.紅屋的前世今生)


【一個女生自助馬來西亞16天15夜】  2020/02/17(一) Day12


          2013年Cemcem首次到訪馬六甲,也許曾在寶山亭旁的王井(漢麗寶井)投幣許願的緣故,對於當時無緣參訪的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念茲在茲,2020年的2月才有機會親睹荷蘭在所有東方殖民地裡所保留下來的最古老荷蘭式建築物,營造馬六甲非常強烈且鮮明意象的紅屋,也就是荷蘭殖民時期的荷蘭市政廳。


              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的售票處得由紅屋旁的上坡路尋覓,當看到一棟木構造建築外掛著一塊寫著〈鄭荷文物紀念廳 Gallery of Aomiral Cheng Ho〉的牌子,旁邊有一輛圍籬圈住的古董雲梯車,售票處就在古董雲梯車的後下方。到了售票口,Cemcem買了1張RM12的票,開啟了本日的馬六甲博物館巡禮,只要有了這張票,除了歷史與民族學博物館以外,票價還包含了鄭和文物展覽室、文學博物館、教育博物館、民主政府博物館、馬六甲州長博物館。博物館開放時間為每日的AM9:00~PM5:30。


票價資訊表


票別

馬來西亞公民

非馬來西亞公民

成人

RM6

RM12

兒童(7~12歲)

RM3

RM6

兒童(6歲以下)

免費

免費


圖1.荷蘭市政廳( Stadthuys)的正面右側。


圖2.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售票處旁的入口。


圖3.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售票處外的骨董雲梯車。


紅屋:荷蘭市政廳( Stadthuys)的歷史


        荷蘭市政廳的所在地若要探源歷史,可以從15世紀位於馬六甲的滿剌加王國開始說起,再延續到葡萄牙人佔領了馬六甲的西元1511年~1641年共約131年間,直到西元1641年荷蘭人奪下葡萄牙人手中的馬六甲後才有現今這棟充滿歐風的紅屋。原本位於馬六甲山的山腰處葡萄牙統治者房舍,因砲火的摧殘嚴重毀壞,當時的廳舍靠近聖地牙哥城堡(A Famosa)要寨旁。馬六甲目前所保留葡萄牙人殖民時期的建物,僅剩下聖地牙哥城堡(A Famosa)城門及馬六甲山(聖保羅山)山頂上的聖保羅教堂(St. Paul's church)。


         西元1650年期間,荷蘭人在原葡萄牙總督府處建造了佔地約49,200平方公尺的荷蘭市政廳( Stadthuys),作為荷蘭人在馬六甲的行政中心及官邸,這棟建築原本是一棟四層樓的白色外牆市政廳,左側的附屬建物設有儲存室,右側則有倉庫、塔樓及一處可能是收容所(拉丁語Misericordia裔為憐憫)或是奴僕居住的地方,辦公室有許多的硬木多花裝飾,頂樓臥室裝飾著多幅中國字畫,地下室也曾有牢房。


         大門前的臺階空間窄小,前庭有座小塔,過往可能曾設有加蓋水井,後院還設有烤麵包房,這時的荷蘭殖民政府在附近的馬六甲河出海口處興建一座米德爾堡(Middleburgh)。


        英國人殖民馬六甲時期,仍繼續使用荷蘭市政廳( Stadthuys),西元1820年期間英國人將白色的外牆改頭換面刷上暗紅色的油漆,紅屋之名自此不脛而走,並且仍保存著荷蘭殖民時期建築的窗戶、厚實的牆壁、流向馬六甲河的地下排水系統。


         馬來西亞獨立後至西元1,979年止,紅屋持續作為馬六甲州政府的行政中心。1,985年間,馬六甲公共工程局花了四年的時間整修荷蘭市政廳( Stadthuys),發現到葡萄牙人殖民時所挖鑿的兩口水井,一口水井以珊瑚礁石建造,井內鋪設著貝殼,另一口水井埋在城牆底下且已被封口,也發現到荷蘭人在荷蘭市政廳( Stadthuys)後方所挖掘的水井、地下室、地下通道等遺址。1992年,紅屋成為了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及鄭和文物展示廳。



         

       




        


        




圖4.荷蘭市政廳( Stadthuys)內的庭院及建築,中庭有一處蓋上鐵蓋的古井,不太確定是否為葡萄牙人殖民時期所挖鑿的古井。荷蘭市政廳( Stadthuys)的牆壁非常厚實,建築室內也有考量到通風及採光的需求


圖5.荷蘭人在荷蘭市政廳( Stadthuys)附近的馬六甲河出海口處興建一座米德爾堡(Middleburgh)炮臺。







        


圖6.紀念馬六甲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動工紀念基石:由YAB拿督SRI UTAMA DR. MAHATHIR BIN MOHAMAD 醫師、DR(JOHOR)、DUM、DUNM、SSDK、SSAP、SPMS、 DP(SARAWAK)、SPMJ、SPDK、DUPN、 SPNS、SPCM、 SSMT、馬來西亞總理MASUH於1982年主持。


紅屋:荷蘭市政廳( Stadthuys)的建築空間利用


曾經是監獄的地窖       


         一樓有三處可能用來儲存物品的地窖,由兩處狹窄的通道連接,只有一處入口。根據馬來文學著作阿都拉傳 (Hikayat Abdullah),書中提到荷蘭人在馬六甲有兩處監獄,因此這些地窖在過去可能就是監獄,當英國殖民政府總督明托伯爵(Lord Minto)於1811年抵達馬六甲時,這些監獄已被拆毀了。


        舊的地窖階梯在19世紀時被拆除,並在原本厚實的牆面上新增門窗,為每個地窖提供新的獨立出入口。後來,右邊的地窖成為了監獄,屋頂的拱形的天花板成為地窖的中心,左邊的地窖仍保留原有的採光。


一樓的飯廳、長廊、房間


         荷蘭市政廳(Stadthuys)興建於17世紀,一樓有三個大房間及一條貫穿整棟建築的長廊,建築物前方的大門可能僅使用於正式活動的場合,因此人們習慣從建築外的樓梯進入長廊室內空間,這處入口也連接了舊的堡壘建築以及僕人居住的房間。前方的樓梯在19世紀時曾整修過,並增加以黏土製成的欄杆。


        荷蘭市政廳(Stadthuys)的窗框、天花板橫樑、所有的木構造仍保持荷蘭殖民時期的風格,僅在編號103及編號104的房間裡新增柱子,使之能夠承受二樓以上的重量。編號105的房間過去曾是荷蘭市政廳的飯廳,有一條支撐建築物重量的橫梁取代柱子的功能,當初的設計可能考量到若飯廳的中間有根柱子,會破壞天花板的裝飾,也會影響飯廳空間的使用。


圖7.荷蘭市政廳(Stadthuys)的一樓平面圖,從圖面上可以看到一樓設有電話亭、儲藏室、烤麵包房、廁所等空間,從正面長廊前往一樓的庭院得先經過一小段階梯。(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內的解說牌)


圖8.紅屋內的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一樓長廊,可以隱約想像荷蘭殖民時期市政廳的空間使用樣貌。


二樓的空間格局


        二樓和一樓的格局大同小異,僅在建築物右側延伸出兩處木構造建物,並往坵稜山坡處持續地擴展建築物的面積。編號205號房曾經和舊的堡壘連結在一起,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這裡的角度和主建物不同。19世紀舊的堡壘拆除後,這裡增加了陽台的空間,並在本世紀初擴增空間、增加窗戶,並在大樓梯的上方新增一間房間。


         荷蘭市政廳(Stadthuys)的長廊曾受到火災的波及,燒毀當時建築內多處的屋頂、窗戶、門,好在後來火勢有被控制住。二樓的空間在100多年前可能曾經整修過,門窗皆保存18至19世紀的建築風格,屋頂還鋪設著瓦楞樣式的磚瓦。荷蘭市政廳(Stadthuys)的右側保存情況良好,大部份的窗框皆保存荷蘭殖民時期的樣式,雖然玻璃或是建築物的支架也曾被更換過。


圖9.荷蘭市政廳(Stadthuys)的二樓平面圖。(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內的解說牌)


圖10.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的窗戶仍維持著百多年前荷蘭市政廳(Stadthuys)的樣貌。


裝飾許多中國神話彩繪的三樓


          荷蘭市政廳(Stadthuys)三樓房間內有許多精美的裝飾,所有門窗的框架皆有石膏雕飾,就連平滑的天花板也可見漂亮的裝飾。門窗間的牆面有著多幅的中國神話故事彩繪,這些畫作的歷史也許和荷蘭市政廳(Stadthuys)的年紀一樣古老,大部分的壁畫皆可看到中國的古代傳說故事、花、鳥、動物、花瓶等元素。


圖11.荷蘭市政廳(Stadthuys)的三樓平面圖。(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內的解說牌)


圖12.荷蘭市政廳(Stadthuys)三樓收藏的中國早期畫作,故事似乎在敘述哪吒的神話。(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內的解說牌)


圖13.荷蘭市政廳(Stadthuys)的三樓窗戶仍保留著早期木製的外推式毛玻璃窗戶。


圖14.三樓展示一座木製的多層抽屜。三樓保存著荷蘭市政廳(Stadthuys)原有的木製地板,空間寬敞且採光佳。

圖15.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三樓眺望,可以想像早期的荷蘭市政廳(Stadthuys)官員對於馬六甲發展的未來憧憬。英國殖民政府將荷蘭市政廳、基督堂、鐘樓等房舍刷成一片古樸洋紅,蓊鬱蔭綠的百年老樹是最佳襯景,塑造世界文化遺產馬六甲的鮮明印象。


荷蘭市政廳( Stadthuys)的屋頂樣式


         從荷蘭市政廳(Stadthuys)的正面來看,原有的屋頂坡度設計較傳統荷蘭建築標準還要小,但屋頂支架在後續翻修的過程中曾用不同的建築手法更新。頂樓的木製地板未曾更換過,不過就因年代太久遠了,地板已有多處產生彎曲或翹起來的狀況。原有的荷式磚瓦屋頂仍持續使用,但早期的建築施工沒有太多的屋頂全面防水考量,因此當代將波浪狀的鐵皮板安裝在屋頂內側,強化屋頂的防水功能。


圖16.荷蘭市政廳(Stadthuys)的荷式磚瓦屋頂仍保持著原有的樣貌。


荷蘭市政廳( Stadthuys)附近的水庫遺址


         1982年9月,興建荷蘭廣場附近的圓環道路時,挖掘到了有如古井的建築孔洞,這個孔洞內有著馬六甲州在19世紀末所興建的第一座水庫的水閘閥,這座水庫於1920年代關閉,圓環旁的斜坡道路完工後,也將水庫及這處孔洞封閉起來。


圖17.位於荷蘭市政廳( Stadthuys)售票處外一處像水井的建築,是十九世紀末期馬六甲州第一個水庫興建後所挖鑿的孔洞,這個孔洞內有水庫的水閘閥。水庫在1920年代關閉,之後附近的斜坡道路興建完工,也將孔洞封閉住。





紅屋裡的歷史與民族博物館展廳


         荷蘭市政廳( Stadthuys)裡的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目前設置了18處主題式的展廳,可以從中初窺馬六甲在歷史及地理上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文化交融的歷程,這些展廳的主題如下:


一、博物館簡介

二、瓷器

三、武器

四、荷蘭市政廳廳長的辦公室

五、文化與習俗

六、馬六甲的建築

七、傳統工具

八、馬來人的音樂

九、農業和漁業

十、海上運輸

十一、傳統貿易

十二、荷蘭人的烤麵包坊

十三、馬六甲蘇丹時期

十四、葡萄牙人殖民時期

十五、荷蘭人殖民時期

十六、英國人殖民時期

十七、日本人殖民時期

十八、海上將軍鄭和


入口處附近的銅像人偶


        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一樓長廊擺放了葡萄牙軍官人偶、荷蘭軍官人偶、英國人軍官人偶、日本軍官人偶,銅像靜靜的站在長廊上,述說著馬六甲這數百年來的風花雪月。


圖18.葡萄牙人殖民時期(西元1511~1641年)的人像雕塑。












圖19.荷蘭人殖民時期(西元1641-1824年)的人像雕塑。















圖20.英國人殖民時期(西元1824~1957年)的人像雕塑。










圖21.日本人殖民時期(西元1942~1945)的人像雕塑。


參考資料來源:馬六甲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指教、交流、經驗分享^^

留言板(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