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本頭公巷→打銅仔街→椰腳街【2014~東馬砂勞越、西馬檳城、怡保自助旅行】─2014/2/9(日)Day06(下)
本頭公巷路頭(GAT LEBUH ARMENIAN)
街景裝置藝術
本頭公巷是1999年電影”安娜與國王”的拍攝場景之一,現今則有幾處立陶宛籍藝術家Ernest Zacharevic繪製的壁畫,以及在地藝術家製作的街景裝置藝術。這些作品已融入檳城成為在地特色的一部分,旅客也以蒐集這些景點為樂趣。
圖01、表達招財貓的概念嗎?
圖02、等待食物自動上門的大貓?
圖03、等待大貓離開的老鼠?
圖04、悄悄爬行的小貓。
圖05、姊弟共乘腳踏車。
圖06、這副位於本頭公巷的貓鐵絲畫頗有意思。
本頭公巷/打銅街( LEBUH ARMENIAN):福德祠(福德正神廟、同慶社、寶福社、清和社、福建公司)、龍山唐邱公司(KHOO KONGSI)、壁畫
福德祠(HOCK TEIK CHENG SIN TEMPLE:福德正神廟、同慶社、寶福社、清和社、福建公司)
地址:本頭公巷57號。
圖07、福德正神廟的正立面全景。
歷史淵源
福德正神廟目前有四個附屬的神社,即同慶社、寶福社、清和社、福建公司。1844年成立時,稱為建德堂(又稱:大伯公會),1890年由當時的華商通過法律接管這座廟宇的資產。
1850年左右由來自於福建的華人所興建,2006年再度整修。以供奉大伯公(福德正神)為主,早期為了慶祝大伯公相關慶典,發展出”妝藝”(將大旗放在肩膀上耍的大旗鼓遊行),大旗舞特技是現代大旗鼓的先驅。配合中國傳統花車遊行的絲質三角形大旗,傳承於寶福社早期為尊拜大伯公兒舉行之常年迎神遊行。
寶福社與建德堂福建會館、私會堂、義興堂、海山堂有淵源,是私會堂舉行儀式的所在,其黨規要求忠心、仁義,似關羽的形象,因而屋頂裝飾著關羽像,是全馬來西亞獨一無二的特色。
寶福社
位於廟宇的底層,為1890年的建德堂解散後,由一群海峽殖民華僑為了維護福建社群的利益而成立。1891年4月22日獲得註冊,謝德泰為第一任主席。成立初期,接手前輩們的保護角色,並繼承建德堂所留下的資產及信仰。
主祀為大伯公是維護幸福、繁榮、道義的神明,也是商家所主祭的神明,農曆正月十四及十五日大伯公遊行及請火儀式(元宵節前夕),是福建商家私人傳統祭拜儀式。儀式過後,會員們會留在涼亭內吃消夜。每年正月十五舉行”參香”,到各神廟及會員家庭賜福。每年農曆八月廿三日慶祝大伯公千秋寶誕。
圖08、寶福社對聯”寶器發奇光翔鍾檳島;福星垂吉曜袼錫華僑”。
圖09、建德堂通往本頭公巷41號店屋之秘密通道。
同慶社
福德正神廟中殿的清寶殿為同慶社之所在,和日落洞的清龍宮有淵源;主祀神農大帝,農曆二月十四日神農大帝聖誕。1843年時,J.M.Lewis的報告中,同慶社為當時華人社團中擁有100名會員的”和平社團”,最初的領導人為邱明山(~1844),著名的福建領袖,殖民地政府稱他為”CHE BENG ”。
圖10、同慶社對聯”同聚華堂皆好友;慶開明社友高賢”。
圖11、同慶社往廟埕看。
清和社
位於廟宇樓上的右室,主祀清水祖師。成立於1840年初,創辦者為陳井,是1841年峇都蘭樟福建公塚理事會的委員。1949年時,為了會務營運,把大街83號出租,搬至於此。
福建公司
成立於1856年,1948年設址於本頭公巷的福德正神廟內。廟宇左室為其註冊地址及辦公室,信理部由福幫五大姓氏團體所組成。由謝公司(世德堂,位於本堂公巷)、邱公司(龍山堂,位於大銃巷)、林公司(九龍堂,位於亞貴街)、陳公司(穎川堂,位於陳坊)、楊公司(植德堂,位於柴埕頭)組成。
福建公司轄下五間著名廟宇為:
一、福興宮(蛇廟、望腳蘭)
二、城隍廟(過港仔街)
三、清龍宮(日落洞)
四、水美宮(灣堵頭)
五、金和宮/受天宮(四坎店)
圖12、福德祠牌樓立面為雙層(傳統廟宇為單層),第一層的匾額掛著”福德祠”,對聯為”福降自天必得其業;德威在土乃凝於神”,屋頂以無釘式技術完成。
邱公司(KHOO KONG SI)/龍山堂
地址:18,Cannon Square
開放時間:9:00~17:00
門票:RM10
邱公司(Khoo Kongsi)又稱為龍山堂,興建於1835年,現址於1902年重建,是早期福建省漳州海澄邱氏宗親所創辦,為檳城最大的華人宗祠。”公司”意為”宗祠”,由寺院和集會所共同組成。2008年7月被列名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遺產名錄,是檳城唯一獲得此榮譽的宗祠,佔地約21,000平方公尺。
圖13、檳城很多的姓氏”宗祠”名為”公司”。
圖14、不曉得外側這兩排建築是做什麼用途的呢?
圖15、宗議所放的是邱家歷代祖宗的牌位嗎?
圖16、邱公司被評價為世界上最可呈現20世紀中國南方建築藝術特色的房子,工匠全部來自於泉州。除了宗祠外,京劇戲台、庭院、廿四間古屋皆富有文化特色。
圖17、製作精緻華麗且帶有故事性的牌頭。
圖18、檳城邱家的家族輩分排行。
圖19、邱氏家族自治社內展示許多邱氏家族在檳城發展的簡介及歷代文物。
圖20、好寫實的蠟像,展現出早期檳城華人的日常生活風貌。
圖21、王孫爺爺及大使爺爺指的是晉代的謝府將軍”謝安”及”謝玄”。
圖22、華人的宗祠有印度人雕像在正殿外守護著,表現出早期檳城多元文化相互影響的面貌。
圖23、吊桶的樣貌常以蓮花、花籃的形式為主。
圖24、拿錢幣的公獅在正殿左方,抱小獅的母獅在正殿右方。
圖25、精雕細琢的蟠龍柱。
圖26、托木上裝飾著一個人騎著一隻鳥,這個鳥裝飾是代表著鳳凰嗎?
圖27、石雕壁堵上以石雕創作手法裝飾著24孝的故事。這片石雕介紹著董永賣身葬父、嚙指痛心曾參、子路負米、憫子單衣順母、孝感慟天堯聘舜等等。
圖28、正順宮內的匾額寫著”晉代奇勳”,對聯為:「正位廣居聞望昭垂奕○;順時應運聲靈赫○」。奉祀的神明為王孫大使爺爺,即晉代將軍謝安、謝玄。館內解說員應為邱氏後代。
圖29、從眾多匾額看來,檳城邱氏後代子孫也非常的爭氣呢!
街景藝術
圖30、想辦法看到窗裡有什麼的小男孩。
圖31、這應該是要表達坐三輪車女主角的帽子?
圖32、這個創作是要表達以前使用的容器是鐵製的,現代的容器是塑膠製的?
孫中山檳城基地紀念館
地址:120 Armenian Street(打銅仔街)
孫中山檳城基地紀念館興建於1870年,1910年11/13國父於此召開「庇能會議」,策畫歷史性的廣州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馬來西亞第一家華語報社”光華報”(今:光華日報)也是在此創立。
圖33、這棟建築於1926年由莊氏家族(莊榮裕商號)接管,掌管現由莊氏家族所擁有,家族商號為「莊榮裕」。
圖34、館內有許多國父於檳城活動的相關簡介及展品。
圖35、解說員說這張頗有歷史的大長桌,是國父及同盟會夥伴共商大計的所在。
圖36、匾額靠近屋頂處有個小孔,可讓躲藏在二樓的人提防進入該住宅的人。
圖37、此棟建築中央的天井設計擁有採光及通風的功效。
圖38、很有時代韻味的後院,紅地磚、角落廁所、盆盆罐罐…。
打石街( LEBUH ACHEH):馬來人的清真寺(Acheen street Mosque/Masjid Melayu)
Tengku
Syed Hussain Al-Aidid為阿拉伯籍商人?蘇門達臘富商?(看到的資料敘述),這棟清真寺是他在1808年(1820年?)出資興建的,早期為阿拉伯人或馬來人聚會的場所。
圖39、Acheen街清真寺的拜樓特色為擁有八角型塔(埃及式)並融合中式的燕尾屋脊。
檳城最古老的甲必丹科林清真寺(KAPITAN KELING MOSQUE)
地址:Jalan Masjid Kapitan
Kling (椰腳街/Lebuh Pitt)
這間清真寺興建於1883年,1916年 (或1926年) 完工(查資料有幾個不一樣的時間點,不確定哪個正確),面積約18公頃,是檳城歷史最悠久且面積最大的清真寺。
這棟建築是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團隊的印度回教商人首領(Cauder Mohudeen)募資興建,他原為英殖民政府官員法蘭西•萊特的印度顧傭兵,也身為印度南方的柯林部落統治者,到檳城後被封為甲必丹(Kapitan)。
興建此間清真寺的建築師,由當時的回教徒及印度教徒共同禮聘,因而擁有摩爾式建築的風格,外觀顏色以黃色系為主,建材源於印度。
圖40、甲必丹科林清真寺擁有印度建築的風采。
圖41、進入清真寺得脫鞋。
圖42、清真寺外的拜塔屋頂為金黃色圓頂,上方有顆星星矗立於月亮上。
SRI MAHA MARIAMMAN TEMPLE(印度廟)
這棟建築是檳城歷史最悠久的印度廟,興建於1883年。入口處有座充滿人物造型雕飾的高塔,資料上說明內有裝飾著鑽石、翡翠、銀、黃金的蘇巴馬廉神像。
MAHA MARIAMMAN(全名:Arulmigu Mahamariamman)是廟內的主神,印度教徒簡稱為”A-ma”,意為母親。檳城的印度教大寶森節日期,大約在每年1月期間,教徒皆由此間廟宇出發。
圖43、印度廟外觀,入口高塔充滿著印度教豐富的預言傳說。
圖44、豬鼻人身的神明。
圖45、這個神明有4隻手,腳上踩著獅子。
圖46、印度廟內部。
圖47、象頭人身的神明。
晚餐
晚餐太累了不太想吃,只有在小印度買包印度人調的拉茶,味道很棒很好喝,且好便宜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指教、交流、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