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勞越州:伊班族長屋在冷嘛呐河 (長屋NANGA NGEMAH ILI→長屋Ngeman ulu→長屋NANGA NGEMAH ILI)
【一個女生自助馬來西亞自助11天10夜】2016/01/31(日) Day05
清晨的長屋生活
很多人來這裡的長屋,普遍只停留兩天一夜,有特別目的旅客,例如:生態調查、伊班族部落田野踏查、狩獵活動體驗等,才會停留兩天以上。嚮導Louis Lu說,大部分的人只是好奇伊班族長屋是怎麼一回事?對於在砂勞越內陸河流坐長舟的感覺很好奇,想來體驗;但大部分已都市化的西方人,無法忍受不是那麼現代化且科技化的生活方式,無法久留的。cemcem和Louis Lu說,今天cemcem想認識長屋周邊環境的樣貌。
昨晚發電機23:00沒電後,長屋內的大家早早入睡,今天早上當然也就早早起床,很多族人5:00左右就起床活動了,而cemcem是賴床到6:15分。沒電磁波干擾的睡眠很棒,好久沒睡那麼深沉了。cemcem一張開眼,看到幾個小朋友聚在一起打掌上型電動,有點像任天堂遊戲的那種,老人家則繼續做著手工藤編、雕刻、處理樹薯葉、胡椒、捕魚網,年輕媽媽則餵食小嬰兒吃早餐。走進招待我們的家庭房間(bilik),看到屋主把一隻年幼猴子從閣樓(Sadau)抱下來,屋主說他是自投羅網的寵物。
他們家廚房滿大的,是一個專屬廚房的空間,就像cemcem在排灣族部落所看到較早期興建的家屋廚房那樣,每家專屬的廁所則位於廚房的後方。廚房上方橫樑掛了許多山豬上下顎骨,牆上掛著許多藤編日常生活用品、衣服、抹布,幾隻狗兒隨興的自由進出,另有雞舍建在長屋外的空地上。Louis Lu今天煮的早餐有蛋炒飯、荷包蛋、哥羅麵、咖啡,7:00整開飯,Louis Lu的廚藝非常棒,看起來很簡單的食物,竟然可以煮的這麼好吃!cemcem和這家老小一下子就把早餐吃光。
圖01、為了讓室內較明亮些,伊班族人的房間(bilik)屋頂設計了天窗,天床旁有個放雜物的閣樓(Sadau),安置了那隻自投羅網的小猴子(在右上方眼睛亮亮的那隻)。
圖02、嚮導Louis Lu煮的早餐,看起來簡單,但非常美味。
圖03、廚房地區自由活動的狗兒,左上角那間是有沖水馬桶的廁所。
圖04、橫樑上掛著山豬骨頭,所有的藤編器物則掛在牆上。屋主廚房(Dapor)還真像排灣族人的工寮(tabau)。
圖05、長屋裡的伊班族人習慣在房間(bilik)門外的空間自由活動,狗兒也不例外。這家人的早餐也是哥羅麵配咖啡。
伊班族的吹箭
離開長屋四處逛逛前,先體驗伊班族的吹箭。他們的吹箭很特別,用一根非常耐用的鐵木製中空木管當吹筒,大約有160公分左右,木管尾端鑲著矛狀物,應該是方便吹箭能對準目標;細竹箭另外放在圓管狀的竹筒內。吹箭時,將細竹箭放入鐵木管的開口,輕輕的使勁,竹箭就可以吹出3公尺外的距離。屋長(tuai rumah)的爸爸教我如何吹箭,cemcem吹了老半天只有成功3次吹進靶心,而丹麥情侶馬上就抓到吹箭的訣竅。
圖06、正在玩吹箭的丹麥人,他把吹管拿著與地面水平,細竹箭才會沿著尾端的矛射出正中靶心。
圖07、將這張照片拿去請教東大山社的學弟穩翔(目前就讀屏科大野保所),他說這隻是馬來於鴞,和台灣的黃魚鴞有鳥類上的親緣關係。他有雙短短的小耳朵,眼白黃色,不太怕人,是某戶居民的寵物。
圖08、長屋屋長(tuai rumah) 名字為ENCIK ALO ANAK KANYANG,照片主角是他的爸爸,手臂刺著茄子花,脖子刺著青蛙圖騰。背後掛滿來自於世界各地旅客寄來的明信片。
圖09、何時將有旅客來訪及包長舟需求的公告,貼在屋長(tuai rumah)家的客廳(Ruai)與招待訪客住宿或休憩之處(Pantai)間的柱子上。
土地是伊班族人的血肉
cemcem認為,傳統的伊班族人以居住的河流區域名稱或地名為自己命名,有點像排灣族人過去以居住的地理位置或建物名稱取自己的家名般。在本尼迪‧善丁的文章裡有提到,烏都(Undup)流域或色格朗(Skrang)流域的伊班族人,對自稱來自哪時,會說我們是烏都人(Kami Undup)或是我們是色格朗人(Kami Skrang),也就是我們(Kami)是這個區域(Menoa)的人。
伊班族人每家戶都有私有的土地,以整理稻作耕地或清理森林土地來宣示所有權;這和排灣族人不同之處,就在於排灣族部落內整片土地都屬於頭目的,頭目不用工作,部落居民只有耕作權,而且還要向頭目納貢繳稅;共同之處只有開發這片土地的創始者,都同樣的備受居民尊重。對於以輪耕種植為生的伊班族人而言,土地是伊班族人的血肉(darah daging),土地私有制也顯示出伊班族人的個人主義以及無階級制度的平等社會,自力更生、自給自足的能力非常重要。
圖10、伊班族人種在河邊山坡的上的旱稻,每塊土地有有專屬的家戶。
圖11、壢坵部落的排灣族人小米田,在過去的排灣族社會裡,部落內的土地全部都屬於頭目的。
傳統旱稻耕作及當代經濟作物
胡椒
9:00跟著接待我們的戶長、他的18歲兒子、兩個就讀國小的女兒一起出發,他帶著一把有犀鳥頭刀柄造型的小刀及一把割橡膠用的小刀,剛經過幾戶獨立於長屋的獨棟住宅,鐵皮屋頂上正曬著胡椒。Louis Lu說胡椒是砂勞越最值錢的經濟作物之一,是爬藤類植物,無法生長在沼澤區,易於生長在每每大雨後雨水馬上流出的山坡地。種胡椒前得清理土地,新種的椒苗怕曬,要用樹葉等植物覆蓋。這裡的胡椒園種植在坡地上,種植區域整理成一階一階的。
胡椒樹開花時,要先摘花,等胡椒樹長的更大顆時,才能讓胡椒結果。已成熟的果實為黃橙色或紅色,曬乾後呈現黑色,也就是還含著表皮的黑胡椒(胡椒子)。製作白胡椒得多道手續及天數,得將採下的胡椒裝麻袋浸水,幾天後洗去泡爛的果實表皮,才會露出白色的果實,曬乾後就是已去掉果實皮的白胡椒(胡椒粒)。因此,砂勞越賣的白胡椒價格,會比黑胡椒貴兩倍以上。
圖12、胡椒是爬藤類植物,種在大雨後雨水可以快速流失的坡地上。
圖13、剛採收不久的胡椒果實,成熟的胡椒為橘色或橘黃色。
圖14、曬乾後的胡椒為黑色。
走到長屋後方的山丘頂端,看到一座用木板搭牆以鐵皮為屋頂的天主教堂後,開始往這裡的伊班族人林間耕地走進。首先看到達雅族群喜歡吃的拉子茄(delong),這是種帶點酸味的茄子,Louis Lu採下來說要做竹筒雞調味用。
圖15、長屋NANGA NGEMAH ILI專屬的天主教堂。
圖16、拉子茄樹,果子在樹上未成熟。
橡膠的採收與交換
戶長停在一棵橡膠樹前,示範採集橡膠。橡膠不是砂勞越的本土植物,是英國人從巴西引進。長屋居民大概清晨六點左右來割膠,戶長拿一把鋒利的凹狀小刀往樹幹上劃下薄薄一層溝,將流出的白色汁液以樹葉承接到容器,大概十點後來採收,將所有容器內的橡膠集結到一大桶。當橡膠僵硬後,要把橡膠拿去洗,那時的味道會很臭,接著用機器把水擠出來絞成一片片,再將橡膠拿去曬。曬乾後,將橡膠儲藏起來,多的橡膠用船載到小鎮,換點所需要的糖、鹽、釀酒用的糯米,或者是換日常生活需要用到的電器用品。
提到碘,有看到篇1994年期間有份研究報告指出,因為急驟的降雨易於帶走土壤中的碘份,導致冷嘛呐河(LEMANAK河)流域及巴當艾地區的伊班族人的碘攝取量不足,造成在的伊班族人呈現出甲狀腺腫大的問題,巴當艾較內陸的伊班族部落更嚴重。之後我到砂勞越高原地帶的部落時,高原那邊的原住民族最自豪的就是他們族人不會有大脖子的現象,因為他們高原有產鹽。
Louis Lu說,以前割過的地方沒有橡膠後,就要換到樹木的另一邊割。一顆幼苗長成可有收成的橡膠樹,需十年以上的時間;下過雨時也不能割橡膠,因為雨水和橡膠混合在一起,會影響到橡膠的品質。橡膠的白色汁液不能碰到眼睛,會讓眼睛不舒服。
圖17、採收橡膠用的小刀呈凹型。
圖18、橡膠流出來後,用樹葉承接,再流入橡膠樹底下的容器內。
圖19、嚮導Louis lu說,芒萁(屏科大野保所的穩翔後來幫我鑑定照片,得知的學名)很有韌性,成熟時可以採收晾乾,將它的莖製作成繩子。戶長那時腰部繫上的犀鳥頭造型刀,就是以這種蕨類曬乾後的莖製作成繩子。
木薯葉加菜
在長屋裡時,cemcem一直看到婦女們休息坐在客廳(ruai)或者是招待訪客住宿或休憩的地點(Pantai)邊切碎著木薯葉。Louis lu說我們現在採的這把木薯葉,是中午煮竹筒雞時加菜用,木薯(ubiqayu)的根部可以做木薯糕,莖部還可以插回土裡繼續種,很容易持續的生長。cemcem在東排灣族部落裡看到的樹薯,排灣語稱為qisiaba,族人通常是到住宅近郊的山坡地採,切碎樹薯的根及葉子給豬吃,沒看過排灣族人處理木薯料理,也曾聽說食用木薯中毒的傳聞,cemcem不曉得伊班部落食用的木薯和排灣部落採給豬吃的木薯是否同種?
圖20、採木薯葉(ubiqayu),葉子可以加菜。
圖21、木薯的根可以做木薯糕,莖可以插回土裡讓木薯持續生長。
圖22、砂勞越華人所稱的樹仔葉,嫩葉可以當菜吃。
伊班族的旱稻
旱稻(badi)的栽種的文化,是伊班族人生活上重要的一環,在丘稜地種旱稻也成為伊班族人生活方式的特色。伊班族人常說,我們的adat是在山丘種旱稻(adat kam bumai),旱稻耕作也成為整個伊班族傳統儀式的核心。伊班族人認為旱稻是祖先從陰間轉世的靈魂,一個人是否富足取決於他的農耕技術;成功的農夫,在農耕慶典時期,應該要分享他的祝福,使他們的好運可以傳送給更多的人。
Pulang Gana (Raja Sua)是土地的主人,租金(sua)的接受者。Pulang Gana在旱稻的種植、旱稻的繁衍、興建長屋時,都會被提起。經由拜訪Pulang Gana,就可以進入特定社區的實際領域(menoa)。一個menoa,也就是一座長屋全部的居民所持有的所有土地。農耕之神(Simpulang Gana),是農地的主人,儀式的tasih tanah(代幣)就是供品,每年開始種植前,都要供奉給Simpulang Gana。
種植旱稻前,得先用火燒過砍伐後的樹叢,讓土地獲得養分後,用尖木乾(Tugal)在土地上插洞,再撒下旱稻的種子。Louis lu說旱稻不需要另外澆水,一年採收一次,大概是四月或五月時採收,得種在不會積水的山坡地,且和胡椒一樣非常消耗肥料。接著戶長指著對面山坡整片的胡椒園,說那都是他們家的地。
圖23、戶長說,旱稻一年一作,需種在不會積水的山坡地。對面有種胡椒樹的土地全是他的。
持續的往耕地旁的道路逛,看到了可可豆、紅毛猩猩最喜歡吃的無花果,也看到了西谷米樹,而西谷米樹得長到12米高以上才能砍,若未長到一定的高度就砍掉,將無法採收西谷米樹的澱粉,就算開了花後再砍也是一樣。道路旁的小溪邊有兩間獨棟的木造小屋,有一對夫妻搬著剛砍下來的橡膠樹從山坡上走下來,Louis lu說那是要當柴燒的,橡膠樹很容易點燃。
突然看到一台挖土機在泥土路上,Louis lu說這裡以後將會有道路,當道路深入伊班族人的長屋社區後,在地的伊班文化也將快速變質,想要認識LEMANAK河的傳統伊班族文化,要趁早把握時間。
圖24、右方較粗的樹為西谷米樹,得長到一定的高度後才可採收。
圖25、將橡膠樹砍回家的族人及獨棟小木屋。
圖26、挖土機進到長屋附近開路,將對在地伊班族文化造成很大的影響。
圖27、可可豆是製作巧克力的原料。
一座長屋,一個社區
伊班族的社會組織
在介紹參訪另外座伊班族長屋的見聞前,cemcem先簡述閱讀相關文獻後所認識的伊班族社會組織。一座伊班族長屋裡的居民,會各自劃分佔據附近相連的土地(menoa),形成了一個伊班族社區或村莊。長屋住戶規模從5戶至50戶間,平均在15至20戶間,各家戶皆擁有屬於自己家庭的私有土地。
伊班族人的社會組織,原則上不超過自己的家戶及所居住的長屋;但在過去遇到戰爭或者是區域裡的長屋部落間起爭執時,鄰近的居域(menoa)會相互集結起來,產生一位區域的領袖(tuai menoa),並且召開區域性的大型會議(aum besai),以解決這個區域所共同面臨的問題。區域的領袖(tuai menoa)被稱為富有的男人(orang kaya),或者是強大且勇敢的人(raja berani)。
讓長屋人丁興旺的元素
Freeman(1970: 104)認為,長屋社區是個自由但帶有附加條件的團體。一個家戶單元,可以自由地加入妻子或丈夫親戚所居住的長屋。伊班族人的親屬關係含括了夫妻雙方的親戚,若想搬到別的長屋,只要那座長屋有自己的親戚,他就有資格搬到那座長屋。一座長屋裡,如果有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及豐富的資源,那座長屋就會集結許多的家戶。
過去的時候,一座長屋通常由一位擁有儀式及實踐能力的男性所建立,也就是這座長屋的創始人(pun rumah),並且成為這座長屋社區的領導者(tuai rumah) (Howell 1898; Gomes 1911;Richards 1963)。他的家會位於這座長屋的正中間,並且以他的名字命名,並且會和其他領導者或耆老(tuai)一起訂定規範(adat),約束彼此的社會行為及土地財產。
無階級且平權的伊班族社會
Freeman曾強調,伊班族社會是無階級、平等、且高度競爭的社會,長屋屋長的地位由居民認可,是不能繼承的。在任何的任務裡,只要是合適的人,皆可以成為發起者(pun)或者是領導者(tuai) (Freeman1981)。例如:一位有經驗的伊班族男性將帶領他的族人暫時離開長屋,去外面的世界經歷一段壯遊(bejalai 或 pegi),那這位帶頭的男性將是這個壯遊團隊裡的發起者(pun bejalai),而且也是這個壯遊團隊的領導者(tuai)。
在伊班族的長屋裡,若有重要事情得討論,屋長會召開長屋會議(aum,動詞為baum),長屋內各家戶的男性、女性都要參加。這個會議可能是討論儀式將舉辦的形式及時間、維護社區道路或水域等財產、需要長屋居民共同行動的事物。農事會議(aum umai)一年舉行一次,討論耕作地點、儀式、種水稻的時間。
圖28、名為Ngenqlu ulu的長屋入口處。
名字為Ngeman ulu的伊班族長屋
cemcem很好奇的想進去Ngeman ulu長屋(rumah panjai)看看,Louis Lu說這座長屋的觀光業已被某個旅遊業集團給包下,這間長屋只能和那個集團進行觀光上的合作,且也只有參與那集團行程的觀光客可以入住這裡,在砂勞越的長屋觀光發展上,已有多座長屋有這樣的現象。cemcem不能論斷好還是不好,若以文化保存來說,旅遊業者普遍都瞭解旅客來此長屋的目的與心態,那麽這座長屋的伊班傳統文化會有所被要求的保存,但對在地人的觀光收入來源或各方面的發展而言,也將會有所限制。
Ngeman ulu長屋的特色
這座長屋(rumah panjai)的規模比我住的NANGA NGEMAH ILI長屋還要小許多,但內部空間格局仍呈現出傳統長屋的樣貌。屋長(tuai rumah)是Juan ak Beluiok,我們到訪時他不在,好在長屋居民也沒拒絕我們的到訪,只是也他們沒特別招呼我們,大家各自忙著自己竹編、曬旱稻、餵小孩吃東西等事情。cemcem在這間長屋裡沒看到狗,很多家戶的招待訪客住宿或休憩的地點(Pantai)上方還掛著吊床,不曉得是否是為了觀光客入住的因素?
招待訪客住宿或休憩的地點(Pantai),沒有另外的抬升起來,就像cemcem昨天看到冷嘛呐河(LEMANAK河)最傳統的長屋那樣,鋪了許多張的蓆子,以示和客廳(ruai)空間上的區隔。這間長屋建在干欄柱上約120公分左右的高度,地板全用木板鋪成,有的房間(bilik)外牆用木板隔間,有的房間(bilik)以竹編製成。屋頂以鐵皮及木條搭建,比較特別的是,他們在房間(bilik)外有設有樓梯通往閣樓(Sadau)。衣服、旱稻、削好的竹條曬在露臺(tanju)上,公廁建在露臺(tanju)的外邊。
圖29、房間(bilik)外有設有樓梯通往閣樓(Sadau)。
圖30、露臺(tanju)上曬著衣服和旱稻。
圖31、招待訪客住宿或休憩的地點(Pantai)上方還掛著吊床。
圖32、不曉得這塊有兩個像眼睛孔的木板是用來做什麽呢?
伊班族的信仰與墓葬
萬物有靈論與禁忌
我們繼續搭船,Louis Lu帶著cemcem去看屬於NANGA NGEMAH ILI長屋住戶祖先的墓地,這個墓地在河岸邊的竹林內,離我們所居住的長屋搭船還有段距離。
過去的伊班族為萬物有靈論者,將超自然力量統稱為安都(Antu),是鬼、靈、也是神,認為人有兩個魂魄,但不自己體內,而是以某種植物的樣貌生長在森林裡。人死後,靈魂會進入陰間(Sebayan)的世界,但那是個沒有疾病、災難的好地方。但在舉辦葬禮後,要避免幽靈和送葬隊伍回長屋,忌諱將墓地的泥土帶回長屋,得將腳洗乾淨才可進屋內,長屋只歡迎祖靈。
傳統與當代的墓葬
戶長的太太在竹林裡砍中午要吃的竹筍等我們,竹林邊有族人在砍伐一片橡膠樹林,準備要種其他的東西。戶長邊砍著中午要煮竹筒飯用的大型竹子,邊帶領我們去看伊班族祖先的墳墓。他們的墳墓上方建著長方形的水泥塊,頭部上方會擺著過去用犀鳥冠或燕窩和中國人交換得來的瓷甕當作陪葬品,腳步上方插了根經過雕刻過後頭部為錐狀的長方形墓牌,其他的陪葬品則埋在墓內。這裡的古墓也因為受潮濕氣候及鬆軟土質影響,有些已陷入泥土底下只露出一點點的瓷甕開口。
在伊班族人的傳統墓園裡,只要看到上方有木柱的土地,就是代表那裡有人埋在那。以前往身者下葬時,手裡會握著犀鳥冠或金幣等珍貴物品,因此常有人來盜墓。在這墓園裡,有些族人受到西方宗教或者是現代化的影響,以基督教型式的墳墓呈現,或者是把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器用品當陪葬品。
圖33、伊班族人傳統的墳墓,頭部上方的瓷甕是早期和中國人交換來的。
圖34、有墓柱立著的地方,代表那裡是某人的墳墓。一根立起來的墓柱代表著一個人。
圖35、這裡的整片山坡都是墓地,可以數看看插著幾根墓柱。
圖36、信仰基督教的族人墓地上,會有個木製的十字架,受現代化影響,還可以看到電視和電腦當陪葬品。
在冷嘛呐河畔和本固魯午餐
午餐在冷嘛呐河畔(LEMANAK河)煮竹筒雞料理,戶長先將剛採的竹子切成一段段,細的竹筒做竹筒飯,粗的做竹筒雞料理。接著,戶長到岸邊採番石榴科植物的葉子,這種葉子加到竹筒雞裡調味會比較香。戶長的太太負責切茄子,接著將木薯葉的梗去除,再將木薯葉搓揉細碎;兩個女兒直接跳到河裡開心的游泳玩水,兒子則在河邊撒網捕魚。
圖37、撒網捕魚中。
伊班族的竹筒飯與竹筒雞
戶長在一棵大木柴旁拿細柴升火,先將細柴架起來,內部要保留可讓空氣流通的開口,再將某種植物當火種,用打火機點燃;接著,用竹葉包大約一碗飯份量的米,放進已加些水的細竹筒裡。戶長太太將帶酸味的拉子茄、雞肉、茄子、揉碎的木薯葉混在一起後,塞進也加些水的粗竹筒內;另外還多做一份加點鹽的木薯葉混雞肉做竹筒雞。竹筒雞直立地靠著大柴烤,竹筒飯及竹筍放在細枝上烤,竹筒雞上方還水平架根串滿雞肉及茄子的細枝燻烤。竹筒雞的調味料,用一個盤子盛著切細的洋蔥、白色小辣椒、金桔、醬油、鹽巴混合調味。
圖38、竹葉包米以後,就可以放進已加些水的竹筒內,放在細柴堆裡悶煮竹筒飯。
圖39、細柴堆上烤竹筒飯,竹筒雞靠著大柴旁烤,茄子及雞肉串架在竹筒雞上燻烤。
圖40、美味的伊班族餐點。
冷嘛呐河的本固魯
流域內的長屋屋長歸本固魯管
我們正要享受午餐時,一艘載著五個人的長舟正好經過,這艘長舟有三位老人家,其中一位是冷嘛呐河(LEMANAK河)流域的本固魯(Penghulu)。本固魯的位階比華人甲必丹或伊班族長屋屋長(rumah panjai)的身分還要高,不曉得這裡的本固魯(Penghulu)是否也就是冷嘛呐河(LEMANAK河)流域的區域領袖(tuai menoa)?Louis Lu說冷嘛呐河(LEMANAK河)流域的長屋皆是他的管轄範圍,在乾季的時候,和流水淺無法行舟,本固魯就無法搭長舟到下游了。
圖41、載著全家老小共10人的長舟。若有觀光客,一艘長舟只能載四位觀光客及1位嚮導、1位船伕共六人。
圖42、載著機車的長舟,所以看到內陸長屋附近有機車別感到意外。
圖43、本固魯的長舟尾端畫著茄子花圖騰,茄子花是伊班族最重要的圖騰,中間漩渦狀花紋象徵著生命的輪迴。
伊班族本固魯的刺青
本固魯的這艘5人長舟夥伴們,很大方地吃著我們準備好的午餐,好像這餐也是等待他的到來,這餐的費用全部來自於cemcem這三天兩夜的旅費。Louis Lu說這位本固魯很少到下游,他的長屋在冷嘛呐河(LEMANAK河)流域非常上游的地方,得要乘長舟四個小時左右才會到,這次可以那麽巧遇到他,很幸運。本固魯的腳上有刺青,象徵很會走山路且善於狩獵,脖子上刺青蛙(Katak)才可以保護身體的靈魂,本固魯(Penghulu)說那是他在1957年成功馘首敵隊族群後才刺的。Louis Lu說,詹姆士‧布落克統治砂勞越後,禁止原住民的馘首文化,但二次大戰後至1950年代,馘首文化短暫地復甦。
圖44、本固魯脖子上有青蛙圖騰刺青,是成功地馘首其他敵隊部落後才刺上的。
圖45、本固魯腳上有犀鳥頭圖騰,象徵著他有領導者的地位。
紅巾鳥翼蝶
Louis Lu特別向cemcem介紹吃飯時一直出現的布魯克藩王鳳蝶,也就是中文學名所稱的紅巾鳥翼蝶。華萊士在砂勞越的觀察紀錄上,記載在一八八五年時所看到的紅巾鳥翼蝶(Ornithoptera brookiana)樣貌,並以當時砂勞越的拉者詹姆士‧布魯克之名,命名為Troides brookiana,又稱為布魯克藩王鳳蝶(Rajah Brooke’s birdwing)。華萊士認為布魯克藩王鳳蝶是最美麗的蝴蝶之一,體型像鳳蛾,身體顏色似黑天鵝絨般;有著尖長的翅膀,翅膀端點間有條弧形的帶狀條紋,閃爍著綠色的斑點,斑點的形狀類似三角形般的羽毛;鮮豔的橘色寬幅頸環及後腳端外側有幾條纖細的刷白是其特色。
圖46、漂亮的紅巾鳥翼蝶,一八八五年時華萊士取名為布魯克藩王鳳蝶。
圖47、戶長的太太在撐篙,水較淺之處,就得靠長篙撐住河底劃過,讓長舟可以繼續向前繼續移動。
名為NANGA NGEMAH ILI的伊班族長屋
地址:NANGA NGEMAH LEMANAK ,LUBOK ANTU
屋長(TUAI RUMAH):ENCIK ALO ANAK KANYANG
伊班族人的手工藝
下午回到cemcem住的NANGA NGEMAH ILI長屋亂逛,順道敗些長屋居民的手工藝品,長屋內的狗兒也跟cemcem走動著。有位年約六十歲有兩個孩子的阿姨,正拿著根把柄為木製的細鐵棒補強大竹簍,Louis Lu說她15歲就結婚了。她編的大竹簍很特別,是將兩個編好的大竹簍開口邊緣用塑膠細繩繫成一個,大竹簍底端還加了根竹條,cemcem想是為了讓這個大竹簍能夠裝重物,並且耐久用。一位大約二十出頭歲的媽媽,拿著不曉得是否為曬乾後月桃的莖,編著蓆子。
我走到長屋入口處的梯子附近,有位阿嬤也在編大竹簍中,原來伊班族的大竹簍工法是這麽的精密紮實,第一層的竹簍編好後,還可以再依使用需求加上第二層或是三層以上的編織,難怪cemcem看閣樓(Sadau)上的器物雖很有歷史,但看起來仍很耐用。阿嬤很熱情地請cemcem吃褐色酸甜多汁的龍貢果(walen-sia)及紅毛丹(wasi-bau),這兩種水果是東南亞特產的水果,砂勞越很多家族宗親家都有種。長屋內許多手工藝品看起來特別且精美,但cemcem也只能選擇小件且平價耐用的器物帶回台灣做紀念,最後選擇全身刺滿伊班族傳統圖騰的阿公的創作,以資紀念。
圖48、伊班族人的大竹簍通常是由兩個以上的竹簍編在一起,開口再以塑膠繩繫在一起。
圖49、正在編竹簍第三層的阿嬤。
圖50、我買的手工藝來自於照片中全身刺青的阿公,他的兩隻手臂刺著六辦的茄子花(Bunga Terung)圖騰,可以守護身體的左右邊;脖子上的青蛙圖騰是馘首後才可刺的,可以守護身體的軀幹;阿公大腿上的圖騰意涵往後找機會再確認。
圖51、看到伊班族人紮實的竹編後,才瞭解為什麽這些竹編器具可以這麽的耐久用。
NANGA NGEMAH ILI長屋的室內
長屋室內橫樑及傳統入口處的樓梯上,裝飾著許多削成鬚鬚狀的竹條,cemcem忘了問這對於長屋而言有無特別意義,也還未從文獻上找到答案。只是之前在砂勞越文化村裡的馬蘭諾族(Melanau)長屋時,有位華人嚮導曾簡介,馬蘭若族人他們會在長屋內擺上這種削成鬚狀的竹條,這種竹條是經過儀式的,有避邪的功能,cemcem不知道在伊班族長屋裡是否也是如此?有的窗戶下方就是露臺(tanju),族人順手往窗外丟到露臺上的果殼或其他食物殘渣,成為狗兒的點心;再往下掉在長屋底下的,是雞、豬、狗共同的食物來源之一。
長屋有些窗戶是傳統的外推式設計,有的已換成百葉窗。給觀光客走的入口和傳統長屋真正的入口位置不同,我認為可能是要避免觀光客誤觸禁忌才另外設置的。傳統入口處的樓梯看起來可以直接拆放,而非固定的釘在那,樓梯兩側架著鋸齒狀的木條,用意為何待解。這間長屋的空間和我這幾天所看到的其他長屋相較,是非常寬敞且挑高的,閣樓(Sadau)空間很大,但不像Ngeman ulu長屋般,房間(bilik)門外還另外設置樓梯通往閣樓(Sadau)。
NANGA NGEMAH ILI長屋整個繞過一圈後,發現這間長屋前1/3的地板是木製的,一直到觀光客可以進來的那個入口才開始接上水泥地板,木製地板好像很方便抽換,整間長屋的造型讓我感受到伊班族人也非常地善用地型的優勢建屋啊!
圖52、媽媽幫小朋友剪頭髮。
圖53、長屋外的走廊擺煙是要燻蚊子用的。
圖54、長屋傳統的路口處的梯子。
圖55、這間長屋窗戶有的是傳統的外推式窗,是現代化的百頁窗。外推式窗外的露臺(tanju)上,可以看到許多果核及廚餘,有隻黑白相兼的狗正在露臺上吃東西。照片中的水泥梯路口是給觀光客走的,長屋居民也喜歡從這裡進出。
圖56、養馬來於鴞的家戶位於長屋前1/3,這裡的地板是木製的,木製地板後方的水泥凸起處,就全是建在地面上的水泥地板。請注意看照片中的橫樑,裝飾著以竹子削成鬚鬚狀的竹條。
圖57、NANGA NGEMAH ILI長屋非常寬敞且挑高。
NANGA NGEMAH ILI長屋的室外
沿長屋周邊繞一圈,看到已有幾條挖土機已挖好的泥土路。長屋周邊有幾戶獨棟的家屋,不知是因為長屋無法再增建?還是這些家戶喜歡較有隱私的生活?這些家屋中,有的以伊班族干欄式長屋的樣式建造;有的以鋼筋水泥為建材,建在水泥地面上。這裡的雞、豬有的是圈養,有的是放養。走到長屋後方的山坡上往下看,有多棵椰子樹、香蕉樹圍繞著長屋栽種,整座長屋好像位於山坡的凹處,讓長屋四周有所遮蔭且不會太炎熱。
圖58、長屋周邊已開始有挖土機挖好的泥土路,若泥土路連結到主要道路,那麽冷嘛呐河(LEMANAK河)的傳統伊班文化將快速流失。
圖59、長屋旁的空地曬衣服。從照片可以看到,長屋的後半段建築在地面上。
圖60、鋼筋水泥興建的獨棟伊班族住家。
圖61、整座NANGA NGEMAH長屋的外觀。從照片可以看到,這間長屋位於山凹處。
圖62、這家人剛採收完橘子,我只是問說這是什麽?屋主就直接送我一顆。
伊班族的長舟也是拼板舟
走到停多艘長舟(Prau Temuai)的岸邊,有幾艘長舟沒裝機動馬達,不知道是怕馬達被偷因此拆下帶回家?長舟有的七米寬,有的大概超過十米,有的板凳還在,有的大概也是怕被拿走而帶回家了。突然發現樹叢內有處製作長舟的場地,才知道伊班族的長舟也是拼板舟啊!觀察這裡長舟可能的製作方式,此處架了約兩公尺寬的橫木條七根,每根橫木條間隔約一百二十公分,將想要製作長舟長度的木板架在這些橫木條上,這些橫條大概是伊班族人製作長舟時的測量工具。cemcem不太確定伊班族人的長舟是以卡榫接合,還是已用鐵釘等現代化工具取代了。
圖63、伊班族長舟的製作場地。
圖64、長木板下方的橫木條,應該就是測量將製作長舟長度的工具。
圖65、停在岸邊的伊班族長舟。
圖66、2006年8月在蘭嶼野銀部落拍的拼板舟,可以發現造型上和伊班長舟的異同處。
Louis Lu傍晚六點多煮好晚餐,這時發電機還在故障中,戶長只好點起煤油燈,大家一起享用煤油光下的晚餐,今天菜色是二菜、一盤雞肉、番茄炒蛋、一鍋白飯,大家看起來都很餓,馬上吃光。飯後,cemcem跑去看屋長一家在煤油燈下打撲克牌。
圖67、Louis Lu煮的美味晚餐。
圖68、打撲克牌也是當代長屋生活重要的消遣生活之一。
伊班族的舞蹈
因為兩天都有不同組的外國人來訪,所以cemcem今天很幸運地可以多看一場伊班族傳統舞蹈。昨天看到的舞碼是屋長的爸爸及他兒子模仿犀鳥求偶的舞蹈,帶著百眼雉雞以及犀鳥尾羽製成的頭冠;女生模仿百眼雉雞的動作,身著盛裝,頭戴非常漂亮的銀飾頭冠。今天看到的舞碼和昨天差不多,只是演出者不同。Louis Lu說,音樂會根據演出者象徵的性別及動物不同而有差異,在旁的配樂以敲的銅鑼及打擊的銅鑼為主,鑼的大小及厚度皆會影響聲調的高低。
圖69、小男孩表演犀鳥求偶舞蹈。左後方為銅鑼等配樂。
圖70、小女孩表演百眼雉雞的動作。
和屋長閒聊
屋長說,冷嘛呐河畔(LEMANAK河)流域的長屋共有53座,若要全部拜訪完得花上不少時間,而這些長屋裡,就屬我們住的這間保存最完整的伊班文化。伊班族人是一夫一妻制,在過去時代裡,男性屋長(TUAI RUMAH)只能娶別間長屋的女性屋長(TUAI RUMAH),現在砂勞越的伊班族長屋很少有這樣的傳統了。屋長有個姊姊嫁給英國人,而這個緣分也是因長屋參訪建立起來的。接著,今晚才到長屋的一對澳洲籍六十幾歲夫妻問了好多問題,這些資料我有時間再消化,因為寫完可能又得破萬字。
圖71、這位就是NANGA NGEMAH長屋的屋長(TUAI RUMAH) :
ENCIK ALO ANAK KANYANG。他曾經當過政府官員,後來為了傳承NANGA NGEMAH長屋的伊班族文化而回到長屋。
長屋裡的成員與財產分配
回台灣後,再看點在地文獻,財瞭解到伊班族人以家戶為社會單位,一座長屋社會就是一個伊班族的社會組織。每戶由兩代或三代親屬共同組成,人數通常是5~6人,或者是1個人至20個人以上都有可能,家庭成員共享食物、財產權、土地權。伊班族人沒有氏族、宗族等大型親屬組織的觀念。生育、婚姻、收養建立了家戶單位,當兒女婚嫁離開時,原生家庭會分給他們一小部分財產或也包含了土地,喪失未來取得原生家庭財產的任何權力後,也將獲得婚入家庭的財產。
當家裡的父母去逝後,子女不論性別皆有機會成為家裡的戶長(pun bilek)。在一個家庭裡,最有經濟能力的男性擁有(tuai bilek)的地位,是家裡面分配資源的領導者。如果他生活於原生家庭,那麼他會具有(pun bilek)及(tuai bilek)的地位;若他婚入妻子家,那他的妻子將是這個家的(pun bilek),家裡的事務由妻子主導。
屋長的房間(bilik)
晚上和屋長聊天後,跟著屋長的女兒到屋長的房間(bilik)參觀,他們的房間(bilik)超大,角落擺滿著來自全世界各地旅客帶來的禮物,屋長說這些禮物得公平的分給長屋內的居民。屋長的太太及小孩們舒適的坐在椅子或地板上看電視,也只有晚上六點後才能看電視,cemcem也跟著一起看,順道問屋長cemcem的問題,但看他皺眉頭努力聽我用英文描述的問題後,也大概瞭解cemcem想知道的,然後簡單說說他的想法。大家的心思及注意力,全在馬來西亞電視台的馬來人歌星選秀節目上。
圖72、犀鳥圖騰會用在伊班族人不同的創作或展演上。左方小竹筒內擺著吹箭用的細竹箭。
伊班語
眼睛 matau (和太麻里溪流域中上游的排灣語有點像)
帽子slabua
豬肉qani
雞 ma-nua
芋頭 ubi
芋頭bu-wan
芋頭葉ta-u
龍貢果walen-sia
紅毛丹 wasi-bau
路、走 tjalan (和太麻里溪流域中上游的排灣語有點像)
火 abi
一 Satu
二 ru-a (和太麻里溪流域中上游的排灣語有點像)
三 ti-‘ga
竹條 wui (部位還要再確認)
竹編 wuqa-badi (部位還要再確認)
整個竹簍 ba-‘don (部位還要再確認)
地圖01、SK Nanga Kesit, Nanga Kesit,Lemanak Lubok Antu。
地圖01、SK Nanga Kesit, Nanga Kesit,Lemanak Lubok Antu。
參考資料:
幕倫 著、朱洪聲 譯
1962 砂勞越簡史。古晉:婆羅洲文化出版局。
雷蒙.歐漢倫Redmond O’Hanlon 著陳明哲 譯 一頭栽進婆羅洲
1999/11/05台北市:天下文化。
沈慶旺
2007 蛻變的山林。馬來西亞:大將出版社。
不著撰述
2009-06-08 14:46砂拉越原住民文化(上):獵頭族受文明洗禮‧長屋顯砂 拉越文化。光明日報:
郭文強
2011-04-13 20:09 沿用舊官制月領400元津貼‧數百甲必丹‧砂州為民服務。光明日報
田欣穎
2016-09-15 16:00【走进婆罗洲】战船成文物,长舟今犹在。星洲日報:
R . A . Cramb
2007 Land andLonghouse:Agrarian Transformation in the Uplands of Sarawak
British Library 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 Data
LC Foo, T Zainab, GR Letchuman, M Nafikudin, R Azriman, P Doraisingam, and AK Khalid3
1994 ENDEMIC GOITER IN THE LEMANAK AND AI RIVER VILLAGES OF SARAWAK.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Kuala Lumpur; Sarawak Medical and Health Department, Kuching;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Kuala Lumpur, Malaysi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指教、交流、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