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勞越州Sarawak【Miri】:尼亞洞─洞穴群探索、長屋、都山海灘
【一個女生自助馬來西亞26天25夜】 2016/10/12(三) Day08(之三)
根據早期尼亞洞文獻的介紹,在尼亞國家公園尚未設置木棧道前,探訪尼亞國家公園的洞穴群
並非一件輕鬆容易的事,但經由在地考古出土物的證明,百多年前華人進到尼亞洞地區進行燕
窩貿易非常地熱絡,可想而知燕窩當時對於華人而言是多麼貴重的食補藥材,讓願意冒險的華
人鋌而走險來到充滿未知的婆羅洲。Cemcem來到尼亞洞這天的遊客並不多,走在蓊鬱雨林下方
的木棧道享受大自然的聲音,身心靈有種被修復的感覺。
並非一件輕鬆容易的事,但經由在地考古出土物的證明,百多年前華人進到尼亞洞地區進行燕
窩貿易非常地熱絡,可想而知燕窩當時對於華人而言是多麼貴重的食補藥材,讓願意冒險的華
人鋌而走險來到充滿未知的婆羅洲。Cemcem來到尼亞洞這天的遊客並不多,走在蓊鬱雨林下方
的木棧道享受大自然的聲音,身心靈有種被修復的感覺。
步道口附近立了個木牌,寫著:
前往Madu步道:0.9KM
前往張長屋(RUMAH CHANG):1.1KM
貿易者之洞(Trader Cave):2.8KM
偉大的洞(Great Cave)入口處:3KM
月洞(Kuala Gankira):3.8KM
壁畫洞(Painted Cave):4.1KM
人客若要進到壁畫洞探訪,要有著來回至少走8.2KM的心理準備,且要戴上頭燈、午餐、飲用
水、雨具、還有一雙可以止滑的鞋子,因為木棧道有些地方很潮濕很容易滑倒。
水、雨具、還有一雙可以止滑的鞋子,因為木棧道有些地方很潮濕很容易滑倒。
圖01.路口處的指示牌。
森林小徑與動植物
路途中,有一條非主流的Kasut(鞋峰)山徑,可以體驗攀登石灰岩質山徑俯瞰尼亞國家公園景觀。
另一處Madu(馬來語指:蜂密)小徑則可以進行石灰岩地形沼澤森林的生態觀察。
另一處Madu(馬來語指:蜂密)小徑則可以進行石灰岩地形沼澤森林的生態觀察。
鞋峰山徑(Jalan Bukit Kasut)
鞋峰山徑( Jalan Bukit Kasut)會經過石楠灌木群,鞋峰的山頂(Bukit Kasut)海拔約H267M,剛開始的
路徑走在古木參天的雨林樹冠層下方,接著進入入巽他荒原森林(Kerangas),並得攀爬較陡峭的
石灰岩山徑。根據網友的文章分享,鞋峰是座頗有挑戰性的小山。
路徑走在古木參天的雨林樹冠層下方,接著進入入巽他荒原森林(Kerangas),並得攀爬較陡峭的
石灰岩山徑。根據網友的文章分享,鞋峰是座頗有挑戰性的小山。
關於鞋峰山徑( Jalan Bukit Kasut)的介紹,【Niah Adventure 嶺城故事】的分享很棒,這篇短文說明
了作者爬Jalan Bukit Kasut(鞋峰)的歷程,以及關於鞋峰的傳說故事、地質、生態樣貌:
了作者爬Jalan Bukit Kasut(鞋峰)的歷程,以及關於鞋峰的傳說故事、地質、生態樣貌:
圖02.前往鞋峰(Bukit Kasut)的路口,步行時間約2.5時。
蜂密小徑(Jalan Madu)
Madu的馬來語意思為「蜂蜜」,步行這條路徑約需一小時左右,可以穿過尼亞河(Sungai Niah)的
支流蘇比士河(Sungai Subis)周邊的石灰岩沖積層及泥炭沼澤森林,最後可以抵達鞋峰(Bukit Kasut)
的山腳邊。關於這條蜂密小徑(Jalan Madu)的介紹,期待後續有其他網友的分享喔!
支流蘇比士河(Sungai Subis)周邊的石灰岩沖積層及泥炭沼澤森林,最後可以抵達鞋峰(Bukit Kasut)
的山腳邊。關於這條蜂密小徑(Jalan Madu)的介紹,期待後續有其他網友的分享喔!
動物
尼亞國家公園可以看到婆羅洲白頭翁(Bornean bulbul,婆羅洲特有的白頭翁)、縫葉鶯(Tailor birds)
、冠鷓鴣(Crested Wood partridge,接近瀕危的鳥類)、咬鵑科鳥類(Trogons)等鳥類。哺乳類生態較
特別的是夜間有機會可以觀察到西部眼鏡猴(Bornean Tarsier),這種眼鏡猴以昆蟲等小動物為主
食,尼亞洞穴群內則較常見葉鼻蝠科的蝙蝠為主。這裡的兩棲爬行類動物可以觀察到身具肉膜
易於飛翔的蜥蜴、僅生存於婆羅洲的特有種壁虎。
、冠鷓鴣(Crested Wood partridge,接近瀕危的鳥類)、咬鵑科鳥類(Trogons)等鳥類。哺乳類生態較
特別的是夜間有機會可以觀察到西部眼鏡猴(Bornean Tarsier),這種眼鏡猴以昆蟲等小動物為主
食,尼亞洞穴群內則較常見葉鼻蝠科的蝙蝠為主。這裡的兩棲爬行類動物可以觀察到身具肉膜
易於飛翔的蜥蜴、僅生存於婆羅洲的特有種壁虎。
比達林洞(Lubang Perintah)燕窩
Cemcem在看尼亞洞相關的網路資料時,找到關於盛產燕窩的比達林洞(Lubang Perintah)簡介。比
達林洞(Lubang Perintah)的燕子為金絲燕,唾液富含人類可食用且深具保健功效的膠質,這種膠
質也可讓金絲燕將巢穴築在洞穴的岩壁上。金絲燕擁有良好的視力,易於追捕空中飛行的昆蟲
為食,也和蝙蝠一樣,可在深黑的洞穴中使用迴聲定位尋找自己的巢穴。
達林洞(Lubang Perintah)的燕子為金絲燕,唾液富含人類可食用且深具保健功效的膠質,這種膠
質也可讓金絲燕將巢穴築在洞穴的岩壁上。金絲燕擁有良好的視力,易於追捕空中飛行的昆蟲
為食,也和蝙蝠一樣,可在深黑的洞穴中使用迴聲定位尋找自己的巢穴。
關於尼亞洞穴群的資料可以參考美裡的在地人Tom Chin的網誌:
植物
前往尼亞洞的步道兩側,林立著高聳的達邦樹(Tapang trees), 這種樹木高度可達88公尺以上,
板根非常地寬厚,主要生長在東南亞熱帶雨林的低海拔森林區。站在達邦樹旁仔細端詳,深感
這樣高大的雨林樹種承載著無數的生命種類與能量。
板根非常地寬厚,主要生長在東南亞熱帶雨林的低海拔森林區。站在達邦樹旁仔細端詳,深感
這樣高大的雨林樹種承載著無數的生命種類與能量。
圖03.板根非常巨大的達邦樹。
11:30 經過一處木造的涼亭,住在附近的伊班族人在此處販售手工藝品及飲料,Cemcem在此花
了RM8買礦泉水及代表美里市區意象的海馬吊飾。通過一處如柵欄形式般的鐵門,沿著階梯前
往尼亞洞探秘。
了RM8買礦泉水及代表美里市區意象的海馬吊飾。通過一處如柵欄形式般的鐵門,沿著階梯前
往尼亞洞探秘。
尼亞洞的洞穴群已出土許多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的石製器物,例如以石頭製成的石刀、石
斧、石片、石杵、石臼,當代馬來西亞許多家庭仍持續使用石杵、石臼等石製器物搗碎香料及
農作物。進入尼亞洞要保持安靜,在地的耆老曾經提醒,尼亞洞裡的精靈不喜歡吵鬧的聲音。
過去採燕窩季節盛行的時期,傳說尼亞洞在每個季節都想品嘗新鮮的鮮血,若有人在此時受傷
或死亡,後續進到到洞穴的人們才會感到安心。尼亞洞因為也是金絲燕及蝙蝠的家園,以前採
燕窩的人們所準備的午餐不會攜帶像蝦醬般氣味濃厚的食物。
斧、石片、石杵、石臼,當代馬來西亞許多家庭仍持續使用石杵、石臼等石製器物搗碎香料及
農作物。進入尼亞洞要保持安靜,在地的耆老曾經提醒,尼亞洞裡的精靈不喜歡吵鬧的聲音。
過去採燕窩季節盛行的時期,傳說尼亞洞在每個季節都想品嘗新鮮的鮮血,若有人在此時受傷
或死亡,後續進到到洞穴的人們才會感到安心。尼亞洞因為也是金絲燕及蝙蝠的家園,以前採
燕窩的人們所準備的午餐不會攜帶像蝦醬般氣味濃厚的食物。
圖04.前往尼亞洞需經過的鐵柵門。
進入貿易者之洞前,有一塊解說牌簡介尼亞洞的考古歷程及不同年代的人類文化在此的發展,
並也告誡來訪遊客要好好愛護這個史前文化遺產,禁止用手觸摸或撿拾任何屬於尼亞洞穴群的
物體,洞穴內的精靈們也會注意著大家的行為。
並也告誡來訪遊客要好好愛護這個史前文化遺產,禁止用手觸摸或撿拾任何屬於尼亞洞穴群的
物體,洞穴內的精靈們也會注意著大家的行為。
尼亞洞的考古歷程簡介
砂拉越博物館從1954年時開始著手挖掘「偉大的洞」的「西口」,1954~1967年間 砂拉越博物館
開始進行持續性的尼亞洞考古研究工作,1977年再進行第二階段的考古工作。
開始進行持續性的尼亞洞考古研究工作,1977年再進行第二階段的考古工作。
考古工作發現人類在尼亞洞生活史:
160萬至10,000年前/上一次的更新世紀冰河時期
婆羅洲、蘇門答臘、爪哇、亞洲大陸之間的淺海區域有陸地彼此相連,史前人類、動物、植物
可以靠著陸路遷徙至亞洲大陸、爪哇島、蘇門答臘島。當時的尼亞洞氣候涼爽、乾燥,森林區
域非常地開闊。
可以靠著陸路遷徙至亞洲大陸、爪哇島、蘇門答臘島。當時的尼亞洞氣候涼爽、乾燥,森林區
域非常地開闊。
40,000年前
史前人類開始出現於尼亞洞地區。
圖05.尼亞洞40,000年前舊石器時代的石器。(2019.07.30 攝於: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
圖06、尼亞洞石器時代的石器。(2019.07.30 攝於: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
圖07、400,000萬年前智人的頭骨在尼亞洞被發現了,成為人類開始生活於尼亞洞地區的證據。
(2019.07.30 攝於: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此為複製品)
(2019.07.30 攝於: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此為複製品)
12,000~30,000年前
新石器時代初期,住在尼亞洞的人們已經知道如何使用火,也會製造粗糙的工具,食物來源得
靠著人們在野外採集以及狩獵。
靠著人們在野外採集以及狩獵。
20,000年前
尼亞洞開始有人類被埋葬的紀錄,目前尼亞洞穴群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已發現166個墓地裡放置著
石器及陶器。西元2,250年前至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後石器時代),這裡的人們已會用圓形的木
頭簍空製作成棺材,放置人類的遺體,並將之放置墓地。研究者經由尼亞洞所挖掘出的甕棺發
現,西元前二世紀生活於尼亞洞的人們已會將往生的人體燒成骨灰,並將骨灰放置於甕棺中。
石器及陶器。西元2,250年前至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後石器時代),這裡的人們已會用圓形的木
頭簍空製作成棺材,放置人類的遺體,並將之放置墓地。研究者經由尼亞洞所挖掘出的甕棺發
現,西元前二世紀生活於尼亞洞的人們已會將往生的人體燒成骨灰,並將骨灰放置於甕棺中。
圖08、尼亞洞挖掘出土的甕棺。(2019.07.30 攝於: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
12,000年前
尼亞洞的人們開始用尖銳的鵝卵石製作切割物品用的工具。
6,000年前
尼亞洞的人們開始製作精緻的工具,並且擁有優美的線條紋路。
圖09、尼亞洞挖掘出土的貝殼耳環。(2019.07.30 攝於: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
5,000年前
尼亞洞的人們已開始製作擁有紋路裝飾的陶器、蓆子、網子。
圖10、尼亞洞挖掘出的人面造型的三色陶器碎片。(2019.07.30 攝於: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此為
複製品)
複製品)
圖11、尼亞洞挖掘出的陶器碎片。(2019.07.30 攝於: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此為複製品)
2,250年前
鐵器文化在13000年前傳到婆羅洲,青銅器時代的文化則在1300年至2250年間傳播至婆羅洲。
尼亞洞目前的考古工作已得到以上關於人類於尼亞洞生活的歷史演變,但是仍有大面積的資訊
深藏於尼亞洞穴群3.3公尺以下的沉積地層深處,尚須靠後續的發掘及研究解開尼亞洞的人類生
活始面紗。
深藏於尼亞洞穴群3.3公尺以下的沉積地層深處,尚須靠後續的發掘及研究解開尼亞洞的人類生
活始面紗。
貿易者之洞(Trader's Cave)
11:35抵達貿易者之洞,Cemcem很驚訝這裡的環境,一根根的婆羅洲鐵木枝架頂著岩洞,穿梭期
間好像來到了神秘的失落國度,空氣中瀰漫著鳥糞、蝙蝠糞混雜著雨林特殊氣味,這裡的地面
濕滑,走的小心翼翼。
間好像來到了神秘的失落國度,空氣中瀰漫著鳥糞、蝙蝠糞混雜著雨林特殊氣味,這裡的地面
濕滑,走的小心翼翼。
數百年前,尼亞洞因為發現的燕窩而聞名,「貿易者之洞」因為過去是人們在尼亞洞穴群中交
易燕窩、鳥糞及蝙蝠糞的主要地點,因此由在尼亞洞採燕窩的人們所命名,但這裡其實是石灰
岩層的岩壁凹處,而非洞穴。
易燕窩、鳥糞及蝙蝠糞的主要地點,因此由在尼亞洞採燕窩的人們所命名,但這裡其實是石灰
岩層的岩壁凹處,而非洞穴。
尼亞洞穴群的燕窩以爪哇金絲燕(Aerodramus fuciphagus)的燕窩產量最多,以前每到生產燕窩的
季節時,採燕窩工人及買家會這裡紮營過夜,採燕窩工人也會在這裡以燕窩和從城市來的商人
交換物品,例如:1盤米飯及咖哩魚可以換3個燕窩、1杯咖啡可以換1個燕窩(參考:Heidi Munan
,2014)。白天採燕窩的工人得賣命地爬竹子或是婆羅洲鐵木製作的竿子至洞頂刮挖燕窩,買家
回去後會將清洗完畢的燕窩煮湯,成為一道華人名貴的食補。現在大家到貿易洞所看到以婆羅
洲鐵木建成的無屋頂木構造支架,皆是早期採集燕窩的人們或買家在採燕窩季節到來時居住的
地點。貿易者之洞有兩個水井,上層的水井供給人們做日常生活飲用水,下層的水井則供給洗
澡、洗東西用途。
季節時,採燕窩工人及買家會這裡紮營過夜,採燕窩工人也會在這裡以燕窩和從城市來的商人
交換物品,例如:1盤米飯及咖哩魚可以換3個燕窩、1杯咖啡可以換1個燕窩(參考:Heidi Munan
,2014)。白天採燕窩的工人得賣命地爬竹子或是婆羅洲鐵木製作的竿子至洞頂刮挖燕窩,買家
回去後會將清洗完畢的燕窩煮湯,成為一道華人名貴的食補。現在大家到貿易洞所看到以婆羅
洲鐵木建成的無屋頂木構造支架,皆是早期採集燕窩的人們或買家在採燕窩季節到來時居住的
地點。貿易者之洞有兩個水井,上層的水井供給人們做日常生活飲用水,下層的水井則供給洗
澡、洗東西用途。
1950年代,貿易洞也曾進行考古,但當時這裡所挖掘到的史前文化遺物並不多。
圖12、早期居住在貿易者之洞的採燕窩人們。(翻拍於尼亞洞的貿易者之洞解說牌)
圖13、早期居住在貿易者之洞採燕窩人們的居所是無屋頂的小屋。
圖14、貿易者之洞的無屋頂小屋的木構造支架來自於婆羅洲鐵木。
骨骼洞(Bone Cave/Lubang Tulang)
11:50 來到骨骼洞(ubang tulang),有塊考古工作的現場被綠色的圍網圍起來。根據房漢佳(2001)
的介紹,骨骼洞也曾出土來自於中國唐、宋、明朝時代的陶器、瓷器(甕、罐、盤、碗)等等,
可見華人於尼亞洞地區的貿易可追溯於唐、宋時期。
的介紹,骨骼洞也曾出土來自於中國唐、宋、明朝時代的陶器、瓷器(甕、罐、盤、碗)等等,
可見華人於尼亞洞地區的貿易可追溯於唐、宋時期。
圖15、骨骼洞的考古現場。
偉大的洞&西口(West Mouth/Luban Kuala)
西口這個洞口非常大,地面也是一層層厚厚的燕子糞及蝙蝠糞堆積,洞口附近還有座木造房子
應該是以前採集燕窩的人們留下來的。根據閱讀的資料說明,偉大的洞總面積約10.5公頃,其
中「西口」約61公尺高,243公尺寬,因為西口擁有人類四萬年前至兩千年前連續於此居住或
是使用的證明,且所挖掘出的人類遺骸保存得非常完整,因此成為東南亞最重要的考古遺址之
一。西口也可以看到新石器時代初期的居住區以及新石器時代的墓葬區,尼亞洞主要的考古
工作就從西口(West Mouth)及其周邊進行。
應該是以前採集燕窩的人們留下來的。根據閱讀的資料說明,偉大的洞總面積約10.5公頃,其
中「西口」約61公尺高,243公尺寬,因為西口擁有人類四萬年前至兩千年前連續於此居住或
是使用的證明,且所挖掘出的人類遺骸保存得非常完整,因此成為東南亞最重要的考古遺址之
一。西口也可以看到新石器時代初期的居住區以及新石器時代的墓葬區,尼亞洞主要的考古
工作就從西口(West Mouth)及其周邊進行。
西口挖掘出的新石器時代文物有三色陶器、雙口壺、石器、貝殼(食物、器具)、骨頭(食物、器具
)、以及200多座的墓葬遺址,部份從西口挖掘出的文物也可在尼亞洞國家公園範圍內的
Pangkalan Lobang村的尼亞洞博物館欣賞。
)、以及200多座的墓葬遺址,部份從西口挖掘出的文物也可在尼亞洞國家公園範圍內的
Pangkalan Lobang村的尼亞洞博物館欣賞。
關於西口的考古歷程
根據1880年的尼亞洞探勘紀錄, 英國人Alfred Hart Everett 是最先探勘西口的人,也是一位博物
學家,當時他受英國政府外派到砂拉越州擔任政府官員。1951年至1967年間,當時擔任砂拉越
博物館的館長Tom Harrisson藉由Barbara Harrisson及Medway勳爵(Cranbrook的第五任伯爵)的協助,
開始尼亞洞正式的考古調查工作。
學家,當時他受英國政府外派到砂拉越州擔任政府官員。1951年至1967年間,當時擔任砂拉越
博物館的館長Tom Harrisson藉由Barbara Harrisson及Medway勳爵(Cranbrook的第五任伯爵)的協助,
開始尼亞洞正式的考古調查工作。
發現舊石器時代的人骨
西口在1958年的2月7日時,從一處地表下2.8米處的考古探坑裡挖掘到一顆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骷
顱頭,成為智人(現代人)最早發現於島嶼東南亞的證明。這顆頭顱在1958年時由德國混荷蘭的考
古生物學家兼地質學家Von Koenigswald進行研究,1960則由英國的考古人類學家Don Brothwell進
行研究,他們皆認為這顆頭顱屬於一位澳大利亞-美拉尼西亞人(Australo-Melanesian)青少年所擁
有。不過Birdsell在1979年進行調查時,認為這是一顆年約20至30歲的女性頭顱,和澳洲的塔斯馬
尼亞島(Tasmanian)的原住民有很深的血緣關係。雖然有諸多學者對於上述的研究結果存疑,但
是根據尼亞洞計畫(NCP)及M.Bird的研究驗證,這的確是一顆超過4萬年以上的頭顱。
顱頭,成為智人(現代人)最早發現於島嶼東南亞的證明。這顆頭顱在1958年時由德國混荷蘭的考
古生物學家兼地質學家Von Koenigswald進行研究,1960則由英國的考古人類學家Don Brothwell進
行研究,他們皆認為這顆頭顱屬於一位澳大利亞-美拉尼西亞人(Australo-Melanesian)青少年所擁
有。不過Birdsell在1979年進行調查時,認為這是一顆年約20至30歲的女性頭顱,和澳洲的塔斯馬
尼亞島(Tasmanian)的原住民有很深的血緣關係。雖然有諸多學者對於上述的研究結果存疑,但
是根據尼亞洞計畫(NCP)及M.Bird的研究驗證,這的確是一顆超過4萬年以上的頭顱。
原料來自臺灣豐田的玉耳環
Siti Zuraina Abdul Majid教授任教於馬來西亞科技大學,他從1976年開始在尼亞洞進行考古挖掘工
作。1977年3月29,Siti Zuraina Abdul Majid在西口新石器時代的墓葬區地下15公分處挖掘到一顆
玉製的耳環(lingling-o),經過礦物成分的分析,判斷這顆玉耳環的原料和距北方2500公里處的
臺灣花蓮縣豐田玉相似,這種原料及相似造型的玉耳環也曾在菲律賓的巴丹群島或是巴拉望群
島發現到。也許早期這類型的玉耳環原料來自於臺灣,再經由海洋貿易至菲律賓製作,接著再
往婆羅洲等南方島嶼進行交易。
作。1977年3月29,Siti Zuraina Abdul Majid在西口新石器時代的墓葬區地下15公分處挖掘到一顆
玉製的耳環(lingling-o),經過礦物成分的分析,判斷這顆玉耳環的原料和距北方2500公里處的
臺灣花蓮縣豐田玉相似,這種原料及相似造型的玉耳環也曾在菲律賓的巴丹群島或是巴拉望群
島發現到。也許早期這類型的玉耳環原料來自於臺灣,再經由海洋貿易至菲律賓製作,接著再
往婆羅洲等南方島嶼進行交易。
尼亞洞計畫(NCP)在2000年至2004年進行,和砂拉越博物館合作,由劍橋大學的Graeme William
Barker教授帶領著英國、美國、澳洲的科學家在尼亞洞穴群進行小規模的考古挖掘調查。
Barker教授帶領著英國、美國、澳洲的科學家在尼亞洞穴群進行小規模的考古挖掘調查。
圖16、尼亞洞的西口
「偉大的洞」的燕窩資源
砂拉越有爪哇金絲燕(白色巢的金絲燕,Aerodramus fuciphagus)、大金絲燕(黑色巢的金絲燕,
Aerodramus maximus)、苔巢金絲燕(苔癬燕窩的金絲燕,Aerodramus salanganus)、白腹金絲燕
(Collocalia esculenta)、瀑布雨燕(Hydrochous gigas)等五種金絲燕,根據馬來西亞於1998年制訂的
野生動物條例附表H,這五種金絲燕皆為受保護的野生動物。
Aerodramus maximus)、苔巢金絲燕(苔癬燕窩的金絲燕,Aerodramus salanganus)、白腹金絲燕
(Collocalia esculenta)、瀑布雨燕(Hydrochous gigas)等五種金絲燕,根據馬來西亞於1998年制訂的
野生動物條例附表H,這五種金絲燕皆為受保護的野生動物。
砂拉越的金絲燕中,只有爪哇金絲燕、大金絲燕、白腹金絲燕的燕窩具有商業價值,爪哇金絲
燕及大金絲燕的燕窩兼具食用及藥用的價值。大金絲燕的數量較多且常見,燕窩貿易中常見的
燕窩來源以大金絲燕的燕窩為主,尼亞洞穴群中的「偉大的洞」則是砂拉越大金絲燕的燕窩主
要產地,年產量可達18,500kg,1931年時總產量佔整個砂拉越的70%。1935年尼亞洞的金絲燕約
有170萬隻,但1995年時金絲燕的數量遽減只剩下20萬隻左右。
燕及大金絲燕的燕窩兼具食用及藥用的價值。大金絲燕的數量較多且常見,燕窩貿易中常見的
燕窩來源以大金絲燕的燕窩為主,尼亞洞穴群中的「偉大的洞」則是砂拉越大金絲燕的燕窩主
要產地,年產量可達18,500kg,1931年時總產量佔整個砂拉越的70%。1935年尼亞洞的金絲燕約
有170萬隻,但1995年時金絲燕的數量遽減只剩下20萬隻左右。
尼亞洞的燕窩共同管理計畫希望能增加金絲燕的數量
圖17、尼亞洞西口的地面可見厚厚一層的鳥糞及蝙蝠糞堆積。
大金絲燕的生命週期
大金絲燕在築巢時,會先吐唾液築巢,接著才讓身體各部位的羽毛與唾液混合,使得大金絲燕
的燕窩看起來是個蓬鬆的黑色巢穴。小燕子孵化一周後,他身體的體積已快擠不下燕窩,
第15天左右開始長出黑色的羽毛,第28天的羽毛看起來更加蓬鬆但羽翼仍很短,第40天羽翼已
超過身體其他羽毛的長度,第100天左右年幼的大金絲燕的體型已和成年的大金燕差不多,大概
在第110天左右年幼的金絲燕已開始邁入成年的階段。
的燕窩看起來是個蓬鬆的黑色巢穴。小燕子孵化一周後,他身體的體積已快擠不下燕窩,
第15天左右開始長出黑色的羽毛,第28天的羽毛看起來更加蓬鬆但羽翼仍很短,第40天羽翼已
超過身體其他羽毛的長度,第100天左右年幼的大金絲燕的體型已和成年的大金燕差不多,大概
在第110天左右年幼的金絲燕已開始邁入成年的階段。
尼亞洞燕窩的共同管理機制
尼亞國家公園從2001年開始施行燕窩共同管理機制,並且讓生活於尼亞洞地區的人們瞭解到保
護大金絲燕(Aerodramus maximus)的重要性,這個管理機制讓採集燕窩者的利益相關者共同制定
,藉此控管燕窩的採集,以增加金絲燕的數量為目標,使得可食用燕窩產業可長期的經營。燕
窩共同管理機制根據科學的方法訂定,並經由對話和燕窩採集者達成燕窩採集與管理的共識。
護大金絲燕(Aerodramus maximus)的重要性,這個管理機制讓採集燕窩者的利益相關者共同制定
,藉此控管燕窩的採集,以增加金絲燕的數量為目標,使得可食用燕窩產業可長期的經營。燕
窩共同管理機制根據科學的方法訂定,並經由對話和燕窩採集者達成燕窩採集與管理的共識。
燕窩採集利益相關者如下
和燕窩貿易有關的人們有擁有燕窩採集證的人、進行燕窩貿易的人、守衛洞穴的人或者是在洞
穴工作的工人、砂拉越森林部(SFD)、砂拉越林業公司(SFC)、尼亞洞的燕窩企業家協會、尼亞
特殊國家公園委員會(SPC) 、燕窩小屋加工業。以上可以察覺到,看似單純的燕窩交易其實涉
及的相關人等、機關、組織還滿多的,就像臺灣的石板採集一樣,不是說要踩就可以隨時採。
穴工作的工人、砂拉越森林部(SFD)、砂拉越林業公司(SFC)、尼亞洞的燕窩企業家協會、尼亞
特殊國家公園委員會(SPC) 、燕窩小屋加工業。以上可以察覺到,看似單純的燕窩交易其實涉
及的相關人等、機關、組織還滿多的,就像臺灣的石板採集一樣,不是說要踩就可以隨時採。
實施機制
尼亞地區為了能讓燕窩產業能夠達到永續經營,每年有四個月禁止採燕窩,讓金絲燕能夠有完
整的生長週期(大約將近四個月)。只要不是在尼亞洞禁止採燕窩的季節做燕窩採集,當地居民
可以採集待售的燕窩。
整的生長週期(大約將近四個月)。只要不是在尼亞洞禁止採燕窩的季節做燕窩採集,當地居民
可以採集待售的燕窩。
燕窩的共同管理機制推行後,可以看見的成效例如:金絲燕數量的紀錄增加、燕窩採集利益相
關者的知識明顯地提高,這也有助於保護尼亞洞的燕窩生態系統、增加旅遊潛力、減少尼亞洞
被侵犯以及燕窩被偷竊的風險、確保燕窩共同管理機制能夠被實踐、持續地監測及計算燕窩採
集的數量,並確實做紀錄
關者的知識明顯地提高,這也有助於保護尼亞洞的燕窩生態系統、增加旅遊潛力、減少尼亞洞
被侵犯以及燕窩被偷竊的風險、確保燕窩共同管理機制能夠被實踐、持續地監測及計算燕窩採
集的數量,並確實做紀錄
經由燕窩共同管理機制的影響,可以促成在地社區及砂拉越政府的雙贏局面,也使得在地居民
可靠著有限的自然資源及金絲燕的燕窩產業維持生活、減少洞穴被侵占的風險、釋放有限的執
法任務資源,以及為尼亞洞國家公園增加旅遊的價值
可靠著有限的自然資源及金絲燕的燕窩產業維持生活、減少洞穴被侵占的風險、釋放有限的執
法任務資源,以及為尼亞洞國家公園增加旅遊的價值
圖18、採燕窩的工人在尼亞洞西口以竹竿或是婆羅洲鐵木製作的採燕窩用攀爬支架。
過去在西口蒐集鳥糞及蝙蝠糞的人們,會將蒐集好的糞便從尼亞河運出。
12:00 有點擔心無法趕上回程預計要搭的巴士,也不想留有遺憾,在西口望著洞口讚嘆沒多久
,繼續跟著木棧道路線爬上階梯,再順著階梯往洞穴伸手不見五指的後下方走,好險有先做功
課知道要戴頭燈,否則獨行的自己也無膽摸黑前進。沒多久看到位在地的美里華人導遊帶著西
班牙年輕的旅客,把握機會向導遊探詢路況,熱情的導遊無私地和cemcem分享後續的洞穴是如
何地精彩,讓Cemcem在接下來的路程開始有些頭緒。
,繼續跟著木棧道路線爬上階梯,再順著階梯往洞穴伸手不見五指的後下方走,好險有先做功
課知道要戴頭燈,否則獨行的自己也無膽摸黑前進。沒多久看到位在地的美里華人導遊帶著西
班牙年輕的旅客,把握機會向導遊探詢路況,熱情的導遊無私地和cemcem分享後續的洞穴是如
何地精彩,讓Cemcem在接下來的路程開始有些頭緒。
燒焦洞(Burnt Cave/ Lubang Hangus)
Cemcem抵達燒焦洞的時間恰巧是正午時分,陽光從洞頂的天窗灑落在燒焦洞裡的岩石上,還真
像東西蒸煮燒焦冒煙的畫面,光影的變化在此刻讓燒焦洞美的很虛幻,腦袋不經意地想像早期
住在尼亞洞的人們在此處進行特殊儀式的畫面。
像東西蒸煮燒焦冒煙的畫面,光影的變化在此刻讓燒焦洞美的很虛幻,腦袋不經意地想像早期
住在尼亞洞的人們在此處進行特殊儀式的畫面。
圖19、燒焦洞正午所撒落的陽光。
圖20、燒焦洞的光影。
月洞(Moon Cave/Lubang Bulan/Gan Kira)
跟著木棧道經過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月洞,Cemcem可以繼續前進當然是倚靠著頭燈,這個洞穴有
多隻的蝙蝠、金絲燕聚集,看到有一位研究蝙蝠的年輕金髮男孩很認真的在用攝影機拍蝙蝠做
紀錄。月洞的木棧道很濕滑,經過這裡要小心步伐,尤其是獨行的時候。
多隻的蝙蝠、金絲燕聚集,看到有一位研究蝙蝠的年輕金髮男孩很認真的在用攝影機拍蝙蝠做
紀錄。月洞的木棧道很濕滑,經過這裡要小心步伐,尤其是獨行的時候。
圖21、月洞一景。
壁畫洞(Painted Cave/Gua Kain Hitam)
13:00 終於抵達壁畫洞,,有群西馬華人在壁畫外的圍網上方仔細端倪沒多久就離開,先前步道上
遇到的一對情侶這時才抵達。男生是美里在地華人青年,脖子上掛著一條非常有質量的顯眼金
項鍊,這位華青和Cemcem說他曾住在尼亞小鎮十幾年,是那裡的銀行員工,尼亞洞他從小走到
大,但尼亞洞成為國家公園也是西元2000年左右的事。他很自豪地和Cemcem分享對於尼亞洞的
認識以及近幾十年來的改變,也提到現在採燕窩盛況早已不如從前,因為拿手電筒的遊客干擾
金絲燕的生存環境。
遇到的一對情侶這時才抵達。男生是美里在地華人青年,脖子上掛著一條非常有質量的顯眼金
項鍊,這位華青和Cemcem說他曾住在尼亞小鎮十幾年,是那裡的銀行員工,尼亞洞他從小走到
大,但尼亞洞成為國家公園也是西元2000年左右的事。他很自豪地和Cemcem分享對於尼亞洞的
認識以及近幾十年來的改變,也提到現在採燕窩盛況早已不如從前,因為拿手電筒的遊客干擾
金絲燕的生存環境。
壁畫洞是一處體積較小的獨立石灰岩地層內的洞穴,前任砂拉越博物館館長Tom Harrisson的妻子
Barbara Harrisson於1958年時發現到先民在此處留下的洞穴壁畫以及小船造型的棺木,先民所留
下的遺物及壁畫使得壁畫洞的氛圍特別靜謐,當時Barbara Harrisson發現壁畫洞景物的當下非常
感動。之後,據說到訪此處的過客習慣用壁畫洞周邊的地下泉水洗臉,還會將零錢撒在船型棺
木的四周。
Barbara Harrisson於1958年時發現到先民在此處留下的洞穴壁畫以及小船造型的棺木,先民所留
下的遺物及壁畫使得壁畫洞的氛圍特別靜謐,當時Barbara Harrisson發現壁畫洞景物的當下非常
感動。之後,據說到訪此處的過客習慣用壁畫洞周邊的地下泉水洗臉,還會將零錢撒在船型棺
木的四周。
Tom Harrissony在這個洞穴找到了粗製的陶器、貝殼、玻璃珠、金屬器、陶器、船型棺木以及放
在上面的雙口壺,有些船型棺木上還保留著人類遺骸,但每艘船的船首斜桅皆可看到奇特的雕
刻。船型棺木的原料為婆羅洲鐵木,但已有崩壞的狀況。經由碳14的鑑定,船型棺木製作的時
間應該在2300年前至1045年前間。些許原本放在船型棺木上的文物現在已收藏於砂拉越博物館。
在上面的雙口壺,有些船型棺木上還保留著人類遺骸,但每艘船的船首斜桅皆可看到奇特的雕
刻。船型棺木的原料為婆羅洲鐵木,但已有崩壞的狀況。經由碳14的鑑定,船型棺木製作的時
間應該在2300年前至1045年前間。些許原本放在船型棺木上的文物現在已收藏於砂拉越博物館。
學者們認為這些放置在船型棺木上的陶製雙口壺可能使用於葬禮時,大量陪葬的甕也裝飾著彩
色黏土,這些陶器通常裝飾華麗卻脆弱僅能做一次性的使用。陶器製作完成乾燥後後會放進火
堆烘烤,之後還會將剛烘烤完且熾熱的陶器放進米糠中,加強淘氣的防水性。學者們也利用這
些附著於陶器底部燒焦的農作物殘渣判斷當時的農業概況。
色黏土,這些陶器通常裝飾華麗卻脆弱僅能做一次性的使用。陶器製作完成乾燥後後會放進火
堆烘烤,之後還會將剛烘烤完且熾熱的陶器放進米糠中,加強淘氣的防水性。學者們也利用這
些附著於陶器底部燒焦的農作物殘渣判斷當時的農業概況。
洞穴壁畫都是暗紅色的圖案,原料可能來自於赤鐵礦或是植物的染料,約50公尺長的壁畫上遍
布著100多個各自獨立的圖案,例如:跳舞的人、騎馬的人、打獵的人、划小船的人、戰士、船
、幾何圖形、抽象圖形等,研究者認為這裡的壁畫可能意味者當時住在這裡的人們對於死後世
界的想像,棺木製作成小船造型才能將亡者的靈魂送往陰間的旅程。
布著100多個各自獨立的圖案,例如:跳舞的人、騎馬的人、打獵的人、划小船的人、戰士、船
、幾何圖形、抽象圖形等,研究者認為這裡的壁畫可能意味者當時住在這裡的人們對於死後世
界的想像,棺木製作成小船造型才能將亡者的靈魂送往陰間的旅程。
壁畫洞的壁畫目前看起來顏色脫落的非常嚴重,有些圖像也看不清楚是畫什麼,這也是因為壁
畫洞開放後受旅客的嚴重干擾所致,因此壁畫區已被圍網特別的圈起來保護著。圍網外有張通
告寫著:「在一九九三年砂拉越文古物法令條文下的第26.03節和26.06節,任何人不得隨意破壞
這具有歷史意義及考古價值的古跡。犯者將被罰款馬幣十千或坐牢兩年或兩者兼施。 砂拉越
博物院長啟」
畫洞開放後受旅客的嚴重干擾所致,因此壁畫區已被圍網特別的圈起來保護著。圍網外有張通
告寫著:「在一九九三年砂拉越文古物法令條文下的第26.03節和26.06節,任何人不得隨意破壞
這具有歷史意義及考古價值的古跡。犯者將被罰款馬幣十千或坐牢兩年或兩者兼施。 砂拉越
博物院長啟」
13:00左右和美里華青及他的女朋友一起離開壁畫洞,住美里的華青提到,這裡的木棧道使用的
木材也來自於材質上好的婆羅洲鐵木。他的女友應該是在地的原住民,沒有和馬來人婦女一樣
圍著頭巾,五官漂亮身材略顯豐腴,回程她好像有些疲憊,走的很慢,Cemcem因為有搭巴士的
時間壓力,只好先離開他們。
木材也來自於材質上好的婆羅洲鐵木。他的女友應該是在地的原住民,沒有和馬來人婦女一樣
圍著頭巾,五官漂亮身材略顯豐腴,回程她好像有些疲憊,走的很慢,Cemcem因為有搭巴士的
時間壓力,只好先離開他們。
圖22、壁畫洞一景。
圖23、壁畫洞的壁畫:好可惜壁畫已退色許多,看不出這個人型圖騰在做什麼。
圖24、壁畫洞的壁畫:好像在跳舞的人。
圖25、壁畫洞內遺留著先人以婆羅洲鐵木製作的船型棺木遺骸。
張長屋(Rumah Chang)
張長屋位於尼亞國家公園境內的雙溪達卡(Sg.Tangap)村的範圍內,當Cemcem離開尼亞洞穴群下
樓梯經過一處手工藝品販售區旁,看到一群來自雲頂高原的華人家庭,和Cemcem說手工藝販售
區旁的小路可走到一座伊班族長屋(Rumah Chang)。
樓梯經過一處手工藝品販售區旁,看到一群來自雲頂高原的華人家庭,和Cemcem說手工藝販售
區旁的小路可走到一座伊班族長屋(Rumah Chang)。
這群華人家庭對於東馬的原住民不熟悉且有些畏懼、好奇,他們帶著Cemcem走到長屋階梯門口
外就只是身著脖子觀望止步,但Cemcem就憑著直覺及強烈的好奇心獨自走到長屋裡的公用客廳
區探望,發現到Rumah Chang的每家戶門口都掛著合法民宿的牌子,且長屋內的公用客廳區非常
的超級乾淨。有位年輕女性和Cemcem說,Rumah Chang共有37戶家庭,且每戶都是家庭民宿,
若有遊客要住宿,可以先聯繫長屋的屋長,再由屋長分配旅客至接待家庭。這裡的長屋大概到
了2012年左右才有電力可以使用。附近有兩座長屋完工於1995年的9月6日,居民約有80戶。
外就只是身著脖子觀望止步,但Cemcem就憑著直覺及強烈的好奇心獨自走到長屋裡的公用客廳
區探望,發現到Rumah Chang的每家戶門口都掛著合法民宿的牌子,且長屋內的公用客廳區非常
的超級乾淨。有位年輕女性和Cemcem說,Rumah Chang共有37戶家庭,且每戶都是家庭民宿,
若有遊客要住宿,可以先聯繫長屋的屋長,再由屋長分配旅客至接待家庭。這裡的長屋大概到
了2012年左右才有電力可以使用。附近有兩座長屋完工於1995年的9月6日,居民約有80戶。
有位男性耆老看Cemcem應該是想要住宿的遊客,於是請Cemcem走到對面較新的Rumah Patrick
Libau長屋找屋長,屋長的家大部分的建材來自於婆羅洲鐵木,從前廳到後院一片棕紅色,感
覺非常高極,好似日治時期日本人在北坑溪古道以紅檜興建的日警駐在所般。屋長名字是
Patrick Libau電話0198052415,長屋門牌號碼是40號(Homestay Patrick Libau AK Sullai),若有住宿
需求或對在地文化有興趣,請先主動聯繫屋長。
Libau長屋找屋長,屋長的家大部分的建材來自於婆羅洲鐵木,從前廳到後院一片棕紅色,感
覺非常高極,好似日治時期日本人在北坑溪古道以紅檜興建的日警駐在所般。屋長名字是
Patrick Libau電話0198052415,長屋門牌號碼是40號(Homestay Patrick Libau AK Sullai),若有住宿
需求或對在地文化有興趣,請先主動聯繫屋長。
或是聯繫 Homestay Rumah Patrick Libau Niah
圖26、伊班族的長屋區。
圖27、這裡的伊班族張長屋(Rumah Chang)公用客廳廊道天花板上裝著多支吊扇。
圖28、兩座外觀現代化的伊班族長屋。
圖29、長屋內有冷氣及吊扇,公用客廳廊道很長且乾淨,大人小孩可以安心地席地而坐或玩耍。
圖30、Rumah Patrick Libau長屋的屋長Patrick Libau AK Sullai所經營的民宿在這座長屋的40號。
搭上熱情的美里朋友便車
拜訪完Rumah Chan後,快步地沿原路走到搭船處,再掏出RM1搭船到對岸,來自雲頂高原的華
人正在此處休息,他們說看到Cemcem進長屋後找不到Cemcem,因此先離開。Cemcem本想搭他
的便車回門美里市區,可惜他們的車都塞滿了人。好在今早一路巧遇的情侶檔車子有空位,很
好心地招待Cemcem搭他們的便車。美里華青很熱情,一路介紹尼亞石山小鎮及美里市區的美
好,但也提到美里可以逐漸繁華起來主因還是因為油棕園、石油的開採,接著問Cemcem是否
要和他們一起在美里美麗的海灘賞夕陽?當然馬上答應。
人正在此處休息,他們說看到Cemcem進長屋後找不到Cemcem,因此先離開。Cemcem本想搭他
的便車回門美里市區,可惜他們的車都塞滿了人。好在今早一路巧遇的情侶檔車子有空位,很
好心地招待Cemcem搭他們的便車。美里華青很熱情,一路介紹尼亞石山小鎮及美里市區的美
好,但也提到美里可以逐漸繁華起來主因還是因為油棕園、石油的開採,接著問Cemcem是否
要和他們一起在美里美麗的海灘賞夕陽?當然馬上答應。
圖31、搭小船到對岸的尼亞國家公園售票處。
忘了名字的寧靜海灘
首先經過的海灘比較沒遊客,但這裡的黃色細沙灘頗有南洋風情。
圖32、沒什麼遊客但很乾淨的不知名海灘。
圖33、這個海灘有種臺東的知本溼地夢幻湖海灘的影子呢!
都山海灘
巴甘奴縣的都山海灘(Tusan Bekenu)是個因為發現到藍眼淚及很像馬在喝水的巨岩造型而爆紅的
景點,美里華青說旅客晚上能否看到藍眼淚還是得靠運氣,一下車美里華青就帶著女朋友奔向
馬頭喝水下方的海蝕洞拍網美照,但Cemcem對於不斷逼近岸邊的海浪稍感到恐懼,在國外遇到
這樣的狀況還是只能乖乖當俗辣拍拍遠方的馬頭喝水風景照。
景點,美里華青說旅客晚上能否看到藍眼淚還是得靠運氣,一下車美里華青就帶著女朋友奔向
馬頭喝水下方的海蝕洞拍網美照,但Cemcem對於不斷逼近岸邊的海浪稍感到恐懼,在國外遇到
這樣的狀況還是只能乖乖當俗辣拍拍遠方的馬頭喝水風景照。
這裡的海水沒有臺東的海藍,卻有一大片很細緻無暇的黃色沙灘可以讓大家放心地拖鞋漫步玩
耍,也有旅客在此玩衝浪板之類的水上運動,是Cemcem在馬來西亞遇見最美麗的海灘之一。靠
近馬頭喝水的海蝕洞下方時,崖邊散布許多經海水沖蝕磨的圓潤的礫石,海水一漲一退,靜靜
寧聽嘩嘩的海浪沖擊聲很療癒。很感謝今天所遇見的美里華青及他女友,讓Cemcem見識到如此
美麗的海灘還請喝飲料。
耍,也有旅客在此玩衝浪板之類的水上運動,是Cemcem在馬來西亞遇見最美麗的海灘之一。靠
近馬頭喝水的海蝕洞下方時,崖邊散布許多經海水沖蝕磨的圓潤的礫石,海水一漲一退,靜靜
寧聽嘩嘩的海浪沖擊聲很療癒。很感謝今天所遇見的美里華青及他女友,讓Cemcem見識到如此
美麗的海灘還請喝飲料。
圖34、都山海灘(Tusan Bekenu)的路口。
圖35、乾淨無暇且非常細緻的沙灘及螃蟹挖的小洞。
圖36、感謝讓Cemcem搭便車還帶Cemcem認識美里的情侶檔。
圖37、海灘前方有隻喝水的馬兒。
圖38、滾滾的礫石灘及喝水的馬兒。
美里市區晚餐
美里華青把Cemcem放在美里市區的帝宮飯店附近下車,Cemcem的晚餐還是在我家民宿對面的
傘架攤販下買晚餐,點了份1碗僅RM5的lakasa,老闆的父親來自金門,因此老闆也會說華語,
聽到Cemcem來是臺灣感到很開心。老闆的女兒是個穆斯林,雖有華人面孔,但已不太會說華語
。接著再買杯便宜又大杯的拉茶及椰子汁後,滿足地回民宿客廳吹冷氣吃晚餐,邊配著看馬來
人拍的偶像劇。
傘架攤販下買晚餐,點了份1碗僅RM5的lakasa,老闆的父親來自金門,因此老闆也會說華語,
聽到Cemcem來是臺灣感到很開心。老闆的女兒是個穆斯林,雖有華人面孔,但已不太會說華語
。接著再買杯便宜又大杯的拉茶及椰子汁後,滿足地回民宿客廳吹冷氣吃晚餐,邊配著看馬來
人拍的偶像劇。
圖39、美里市區我家民宿附近(靠帝宮飯店)的傘下市集Lakasa攤販。(2018年Cemcem再經過時,
這邊的傘下市集路段正在整修中,已沒看到在此聚集的幾家攤販)
這邊的傘下市集路段正在整修中,已沒看到在此聚集的幾家攤販)
參考資料來源:
1963慕倫 砂勞越簡史。古晉:婆羅洲文化出版局
1971 楊啟明 砂勞越與其人民。 婆羅洲文化局。東馬來西亞:砂勞越,古晉。
P101。
2001 房漢佳 砂拉越巴南河流域發展史。馬來西亞砂拉越古晉:砂拉越聯合人民黨總部研究與資料中心。
2007 馬來西亞世界自然基金會,閣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台北縣中和市。P107~P108。
2009蔣斌 岩燕之涎與筵宴之鮮:砂勞越的燕窩生產與社會關係。刊於蒲慕洲主編,飲食傳播與文化交流。台北: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P403~415。
2011 瑪杜莎 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華成圖書股份出版有限公司 台北市。P87~P88。
2015 Heidi Munan Sarawak: Historical-landmarks Mucow Books Company,P135~P142.
尼亚洞发现最老细石器 . 6万5千年前有人住
东南亚岛屿热带雨林的觅食(狩猎采集)和耕作:5万年前婆罗洲岛尼亚洞穴的史前史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年12月20日 09:25 来源: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 作者:格雷姆·贝克)
2018 郭育安 馬來西亞燕窩的醉生夢死:都市裡的非典型畜牧業。
Neil Faulkner Niah Cave, Sarawak, Borneo.
World Archaeology https://www.world-archaeology.com/features/niah-cave-sarawak-borneo/
Niah Archaeology Museum
【Niah Adventure 嶺城故事】
Dictionary of Filipino Symbols
National Museum of the Philippines
Jade and language travelled together
(完結篇,謝謝大家的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指教、交流、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