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

2020年1月17日 星期五

沙巴州Saba【Semporna】:仙本娜─敦沙卡蘭博物館

沙巴州Saba【Semporna】:仙本娜─敦沙卡蘭博物館



【一個女生自助馬來西亞16天15夜】  2019/01/19(六) Day05



         因工作業務的關係,所以Cemcem就趁著整理相關資料後的下班空檔,先慢慢地完成這篇敦
沙卡蘭博物館的參訪介紹,如何到此處的遊記細節之後有時間再補上嚕!


         位於馬來西亞沙巴州斗湖省的仙本娜小鎮是全世界知名的潛水地點之一,這裡的敦沙卡蘭
海洋公園跳島及登島行程因景觀優美,吸引世界各地的觀光客來探訪,但很少人會順道探訪這
個雖然面積不大卻可讓大家可以較清楚地認識仙本娜巴淆族人文化特色的敦沙卡蘭博物館。敦
沙卡蘭博物館的命名緣由,是因為身為仙本娜馬來人的前任沙巴州州長就是敦沙卡蘭
(Tun Sakala Dandai),博物館的土地則是由Tun Datuk Seri Panglima(Dr)Sakaran Bin Dandai和他的
家人所捐獻的。

圖0-01在敦沙卡蘭國家公園的珍珠島山頂眺望。


圖0-02敦沙卡蘭國家公園的曼達布灣島(Mantabuan)的潔白沙灘。


        博物館的一樓介紹敦沙卡蘭的生平事蹟、使用過的物品、對於馬來西亞的貢獻、文件、珍
貴的沙巴州東岸的斗湖及仙本那地區的歷史照片,二樓則展示仙本娜地區的原住民族群(主要以
巴淆族為主)的傳統文物、及在地所留存的回教文物。敦沙卡蘭博物館興建於2008年,2015年
4月25日在當時的沙巴州州長Juhar Mahiruddin主席下開幕,免門票。


關於敦沙卡蘭的生平事蹟大概整理如下:


         敦沙卡蘭(TUN SAKARAN)誕生於1930年的沙巴州東岸的漁村仙本那(Semporna)。11歲那年,
沙巴州受日本人侵占,父母因戰爭雙亡,好在姐姐將他扶養長大。1960年代,敦沙卡蘭曾擔任
斗湖區的區長,除了照顧好家鄉仙本那的人民,並且和斗湖區的巴淆族人、華人、馬來人建立
良好的關係。1963年期間曾參與沙巴州加入馬來西亞聯邦的談判,1965年和
Toh Puan Hajah Siti Rukaiyah 結為連理。1967年興建仙本那的回教堂。


    敦沙卡蘭(TUN SAKARAN)曾經擔任馬來西亞聯邦的土地與合作發展部長、沙巴州的農業和漁業
部長、1972年擔任沙巴州的文化及青年和體育部長、1994-1995曾擔任沙巴州的首席部長、
1995年1月1日擔任第八任的沙巴州州長(Yang Dipertua Negeri Sabah)。

圖0-03敦沙卡蘭國家公園的曼達布灣島(Mantabuan)。
圖0-04 敦沙卡蘭博物館的外觀不是很起眼,若進到博物館內看到玻璃門鎖上請先敲門,看有無
服務人員可以協助開門。


敦沙卡蘭的生平照



圖1、1965年敦沙卡蘭和他的妻子Toh Puan Hajah Siti Rukaiyah結婚的紀念照。
圖2、1954年拍攝的敦沙卡蘭全家福(敦沙卡蘭位於右1)
圖3、1972年擔任沙巴州的文化、青年和體育部長。
圖4、1994年擔任沙巴州第8任州長的敦沙卡蘭。
圖5、印尼南蘇拉威西省州長(HZB Palaguna)贈送的禮物
圖6、1995年仙本娜的彩船節(Regatta Lepa)紀念品,表現出仙本娜的巴淆族彩船隻文化特色。
圖7、2000年11月16日印尼總領事(Muchamed Sukarna)送給沙巴州及砂拉越州的紀念品。
圖8、1960~1963年期間仙本娜地區的英國官員DAVID FIELDING。


仙本娜地區巴淆族(Bajau)的傳統帆船(Lepa)



    仙本娜地區巴淆族人(Bajau)的傳統帆船(Lepa)稱為bayanan,有著雕刻裝飾精美的船屋,每艘
bayanan平均長度為8.5公尺(最長可達12公尺),平均寬度為1.5公尺至1.9公尺間,可以住著1戶
小家庭。bayanan過去是巴淆族人(Bajau)航海於周邊各島嶼或進行遠航移動的重要交通工具,
但比較適合在淺水海域間活動,因此巴淆族人(Bajau)常划著bayanan在淺礁地區釣魚。


傳統的bayanan有以下特徵:


  1. 甲板含有廚房功能的空間,廚房內放置著廚具、裝水用的罐子及魚乾、木薯等食物。
  2. 船上的餐櫥櫃、船艏、船尾、桅杆皆雕刻著華麗的植物圖騰ukilan
三、船上有帆,稱為lamak
四、屋頂以棕櫚葉搭建
五、進行喜慶活動時,可以看到這些bayanan上裝飾著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布條(panji、salingguru
、tipas-tipas)、長條形彩色布條(Sambulayang)


          仙本娜博物館所收藏的bayanan最初是由Haji Maman Bin Indangan在連續三年的仙本娜彩
船節彩船裝飾比賽(Lepa Cantik)三度獲得冠軍的獎品,2011年被敦莎卡蘭博物館採購收藏。


圖9、館員與仙本娜地區巴淆族(Bajau)的傳統帆船bayanan


仙本娜地區巴淆族(Bajau)的傳統武器工藝之美



         仙本娜巴淆族人擁有精美的武器裝飾藝術,他們會在匕首、短劍、長劍、長矛、盾牌、
海上貿易換來的大砲等等武器的上方雕刻日常生活上常使用的植物圖騰,這些武器可以在海
上航行時防身自衛使用,被稱為barung的這類型武器則可以在森林裡狩獵時使用。
大砲(lantaka)在仙本娜巴淆族人的觀念裡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受到在地巴淆族人尊重的人才會
有這些武器,並且也成為仙本娜巴淆族人的文化象徵元素。
圖10、裝飾精美的大砲(lantaka)是早期仙本娜地區有身分地位的人才會擁有的物品。

圖11、Taming是一種由kayu kaumoang樹製作而成的盾牌。
圖12、由名為kayu kaumoang樹製作而成的盾牌(Taming)以及木矛(Bujak),木矛(Bujak) 可在叢林
中狩獵或是在海上捕魚時使用。


仙本娜巴淆族的婚禮Dais



         婚禮時,房子內需裝飾與喜慶有關的植物,例如kamah。前往房間的通道兩側以
tipas-tipas(三角型的小型旗子)做布置;入口處則放置一面巨大的旗子sambulayang(造型有如章
魚或是水母),告訴大家目前這裡正準備著重要的儀式,這些裝飾皆有儀式上的意涵。新婚夫
婦當天會以玫瑰水祝福來參與婚禮的親友,


          婚禮當天的天剛亮時,新娘及新郎會在各自的家中伴隨著titik tag'na 音樂(鐘、鑼合鳴的音
樂)進行晨間的沐浴儀式,鑼、鼓聲響也是要告訴村莊裡的居民有婚禮將要在村內舉行。沐浴儀
式結束後,新娘及新郎會在各自家中穿上巴淆族的婚禮服飾magsandi badju,塗上彩妝
susuk sangkil ,並前往清真寺進行magbatal儀式(伊斯蘭的儀式),新娘的臉、手指以及新郎的
手指都會圖上magpasal(以某種的花朵特製的指甲膏)。Magbatal儀式結束後,新郎和他的隨從
會一起進入新娘的房子,這過程稱為 muoah pangantin(為新娘帶來財富的儀式)。


          新郎抵達之前,新娘坐在婚禮席上,新娘前方有塊布或者是紗龍遮擋著。新郎到了新娘家
之後,鑼及kulintangan合奏的音樂響起,在magsanding儀式進行前,新郎坐在新娘旁邊,新娘
的家人也為新郎唱起一首儀式歌謠 magsayair,並請新郎支付儀式費用,這項費用將用來請人
將簾子移除。所有簾子除去後新婚夫妻坐在婚禮席上接受眾人的祝福,最後婚禮現場會以鑼
演奏音樂,所有賓客將受邀參與婚宴中的magigal (一種舞蹈表演)。


圖13、可放置可蘭經的木製書架,1925年由Tungal Maldi製作,據說這個書架來自於Madai洞
(沙巴州東岸一處擁有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的洞穴)。


圖14、巴淆族人的村莊常會使用這種有支架的黃銅托盤(tabok),可以放食物或是送給新郎的禮
物。


圖15、Tasbih為穆斯林進行禮拜時讚美真主阿拉時使用。


圖16、Talam為黃銅製作的托盤(編號12);Panah'guan Langsug為黃銅製作的燭台,Selappah這
種容器內可放置檳榔葉和檳榔。
圖17、敦沙卡蘭捐贈的陶罐,這個可裝水的陶罐在1975年時被發現於西巴丹島,年代可追溯
於中國的宋朝。


圖18、Laih aheyah可以當成傳家寶,在進行儀式時可以擺放kuih(類似華人的傳統糕點)或
是atahak(煮熟的米飯)。


圖19、Lain-laih arikih也是在地人作為傳家寶的小盤子,在進行儀式時可以擺放kuih(類似華人的
傳統糕點)。


圖20、Gabbang是以種以當地竹子製作而成的木琴,可以為歌手演唱ongkak時伴奏,小提琴音
樂家有時也會一起合奏。


圖21、Tagunggu是巴淆族的傳統樂器,由kulintangan(八個水壺形狀的小鼓)、tambul(鼓)及三
個agung(釣起來的銅鑼)這些樂器所組成,可以在儀式、娛樂、婚禮時演奏。男性及女性皆可
演奏tagunggu,gabbang(木琴)通常以經過雕刻的lilisag(琴棒)來敲擊音樂。Gabbang內裝設的
鏡子可以防止惡靈進入,Gabbang的演奏者通常為女性。傳統的Tausug族人或是Suluk族人
(通常以男性為主)會在嬉戲及說故事時,伴隨著gabbang演奏表演。


圖22、Garul tumbaga(黃銅製的容器),可以放置婚禮或者是訂婚儀式時所使用的戒指、金錢
等物品。


圖23、SELAPPA是用來放荖葉及檳榔的容器。


圖24、Selappah arikih是放置檳榔、荖葉、菸草的容器。


圖25、Loppoh可以煮傳統藥材的容器。


圖26、儀式期間捻香用的陶器。
圖27、Tanayan為多用途的容器,可以用椰子殼在此容器上研磨藥草製作藥品。


圖28、Bingki 可儲水的陶器。
圖29、北婆羅洲渣打公司 (North Borneo Chartered Company)在19世紀管理仙本娜時,給予在地
仙本娜Semporna這個地名,馬來語意為乾淨、完美。
目前的仙本娜居住著不同族群的居民,在海洋上活動的族群以巴淆族(Bajau)為主,巴淆族人在
海岸邊或是沙嘴邊興建的傳統高腳屋住宅稱為kubu’-kubu’,也成為了仙本娜地區活動於海域的
族群之傳統民居特色,他們的生活圍繞著bogoh-bogoh(小型的橡皮艇)、salivud (漁網)、
lapohan tanah (黏土製的炊煮工具)。


【編號1】由棕櫚葉編製而成的帽子
【編號2】由黏土製作而成的炊具
【編號3】Ambung這種籃子是由藤編製而成的
【編號4】Loppoh是由黏土製作而成用來烹飪藥物的鍋子
【編號5】Tanavan是多功能的容器,可以用椰子殼在此磨製藥物
【編號6】Kahah是廚房使用的單柄鍋
【編號7】Salivud由尼龍繩製作而成可補大魚的網
【編號8】Salivud tangsi由尼龍繩製作而成可補大魚的網
【編號9】Sasapu為由椰子葉(koyang)製作而成的掃帚
【編號11】Poga為可裝水的進口陶罐
【編號12】Bogoh-bogoh aheyah 由木頭製作而成的大型獨木舟


圖30、壁畫上繪製著從遠方看有如一座名為Pulau Boheydulang的島嶼,側面凸出的輪廓很像一個女人鼻子朝天空對著的臉,但其實這座島嶼是由Pulau Gaya、Pulau Boheydulang及Pulau Tatagan這三座島嶼所組成,從遠方望向這些島嶼有如一座長條形的島嶼般。這裡的島嶼訴說著一位名為Dayang Putri Arung Salamiah 的少女和她二位姊妹關於愛情與貞節的故事。【編號10:Bogoh-bogoh arikih 可供船屋居民從事近海漁業的小型獨木舟】


圖31、巴淆族人會利用魚槍、線、網等工具捕魚或者其他海洋生物以進行海上貿易,他們主要
使用linggi及salivud這兩種不同孔隙大小的魚網捕魚。
對於特定目標魚種,他們使用稱為pogol(兩到三叉的長型魚槍,可捕捉魟魚等大魚)、sulikit(多
叉的魚槍,可捕捉小魚、螃蟹、魷魚)或是harpoons的槍捕魚【編號4】。大部分的魚槍是單叉
的,安裝在細長的竹子上,在風平浪靜的白天或晚上使用。


Sangkil這種單叉魚槍附有長且輕的繩子【編號1】,用來捕捉魟魚等大型海洋生物、pogol
【編號2、3】或是salubang(兩叉或三叉的魚槍,捕捉淺水區域的魚)也是補獵大型的海洋生物
(含:海洋哺乳類動物)的槍、擁有兩叉或是三叉的魚槍【編號5】、稱為bujak或是tiluk(可捕捉
海參)、pana(大支的pana又可稱為panah,小支的pana則稱為pana-pana)這種魚槍使用於深水
中無法使用漁網的暗礁區域【編號6、7】。手工繩索可以在家屋前方的平台或是走道釣魚,
釣具若有比較長的線則可以用來釣小鯊魚等體型較大些的魚種。Tiparah是木製框架的水下蛙鏡
【編號8】。


圖32、巴淆族人通常以藤bahuh、棕櫚葉tigulbaluh竹子等材料手工編織籃子放置食物或是
捕獲的魚、蟹,或編織帽子擋太陽。(最右邊的為藤編的編織籃、中間為竹子編製的捕魚陷阱
、左邊容器為竹編的捕螃蟹陷阱)。


圖33、棕櫚葉編織的草帽。


圖34、魚鉤wang長的很像蝦子udang,可作為誘餌。


圖35、廚房內常見可以搗碎、碾碎、磨碎食材的廚具,也可以製作美容用品。臼linsungan
halluh是每家戶不可或缺的器具,可以搗碎稻米beras、玉米、檳榔,較大的臼linsungan
以將稻米搗碎為粉末狀,椰子粉及木薯粉可以在papagan或是kukutan內磨碎。白色的borak
(塗抹於臉上的粉末)可以和peah(椰子殼)一起放置在tanayan(盤狀的容器)研磨,這種粉末可以
防止小孩的臉被曬傷,也可以當作女性的防曬美容用的保養霜。


圖36、由kayu bulian或是婆羅洲鐵木製作而成的木臼可以用來磨製粉末。


圖37-1、Tanayan是一種可以磨製稻米及niug-niug(一種特殊葉子)的容器,可以製作白色的borak
(塗抹於臉部的粉末),這種粉末可以冷卻及美容女性的臉部。


圖37-2 划著船的巴淆族女孩臉上塗抹的即是borak(將磨製稻米及niug-niug搗碎成塗抹於臉部的
白色粉末)。
圖38、Kugutan(刨椰子器),可將椰子及木薯切碎。


圖39、由婆羅洲鐵木或是kayu tambulian所製作的杵,用於在linsungan臼裡搗碎玉米、辣椒、
稻殼。


圖40、刀具(木材與金屬工藝品):barung刀及patuk錛是構成巴淆族刀具的基本要素,以前人
們使用不同種類的刀具屠宰山羊、鼠鹿、雞、魚或是進行戰鬥,從過去到現在這樣的刀具上常
雕刻著ukilan(動植物的圖騰),木雕或是ukilan(動植物的圖騰)常被用做木材的裝飾,或是裝飾
Lepa(巴淆族人傳統帆船)上方。Sunduk(墳墓記號)也常有類似的圖騰。這些藝術裝飾可以展
現巴淆族人的宇宙觀及美學。


圖41、Barung是一種新型的長彎刀。


圖42、用於戰鬥的Guluk(彎刀),握把由鹿角製成。


圖43、Papagan liisan擦菜板,用於磨碎椰子或木薯。


圖44、Bajau族人只在儀式或者是婚禮的場合將食物放置於黃銅製作的盤子或是talam上方
(較大尺寸的tunibaga黃銅容器),展示新娘的財富。


圖45、Tugtugan(黃銅製作的香爐)為儀式期間捻香的用品。


圖46、由pitang(鋁)製作的Sili(水瓶),可以裝冷水。


圖47、Tanayan(盤狀的容器)及peah(椰子殼)可以研磨beras(稻米)及niug-niug(一種特殊的葉子)成
borak(粉末),這種粉末可以冷卻及美化女性的臉部。


圖48、Talam為由tumbaga(黃銅)製作而成的小尺寸盤狀容器,儀式期間擺放hantaran(新娘酒)及
magbusung(奉獻)。


圖49、ulayan gagawih(木製的搗蛋器)可以搗碎及混合配料,kuhah kayu(木杓)及ulayan(篩杓)則
可以製作飯前開胃菜及kuih(糕點)。ulayan(篩杓)的把手通常裝飾著ukil(雕刻圖案),另一端連接椰子所製作的篩子上。kuih sipit(威化餅)可以在平坦且裝飾著圖案的金屬圓盤上製作,烤完威化餅後餅乾上就會有花紋。kuih baulu在不同模具的製餅烤盤上蒸煮或烘烤pasalakan baulu
圖50、Pasalakan Sippit金屬圓盤(由重金屬製作而成的托架),具有長柄,可以製作kuih sippit
化餅。威化餅製作時,將混合好的材料放置於兩個圓盤的中央後,再放入火爐中烹煮即可。
圖51、Kuha kayu(木杓),烹飪kuih(傳統糕點)時攪拌使用。Sisih(大隻的鋼材湯匙),烹飪魚、蔬
菜、其他食物時攪拌。


圖52、Ulayan(穿孔的椰子製杓子),可以製作kuih jah(酥脆的麵條烘烤物),製作過程中kuih jah
得先穿過椰子殼的孔洞形成麵條,再丟入鍋中炸至酥脆。Ulayan gagawih(木製攪拌棒),可以
攪拌麵粉、稻米、糖成麵糊,再油炸成kuih jah


圖53、Jangatan(切葉機),可以將要編織成墊子的葉子切成細長條狀。


圖54、Garul tumbaga這種黃銅容器可以存放各種物品,例如:戒指、金錢、物品,也是婚禮
訂婚場合或舉行儀式時常會使用的容器。
圖55、Sunduk randah(埋葬女性的墳墓雕刻),這種雕刻放置在墳墓中女性頭部的位置。


圖56、Tugtugan為儀式期間燃香的陶土製器具。


圖57、Bajau sunduk巴淆族人的墳墓標記豎立於死者的頭部上方,男性的墳墓標記為圓木狀,
女性的墳墓標記為平面雕刻的木板。在古老的年代裡,有些墓碑用珊瑚礁製作,現在的墓碑材
質幾乎是木頭。Sunduk的形狀是抽象的人體,男性及女性墓碑標記的頂部為頭部的設計,女性
墓碑的中間為髖部。


    Sunduk的大小、形狀、華麗程度可以辨識死者的年紀、性別及身分地位,越華麗、越大的墓
碑越受人尊敬,小型的墓碑通常是小孩的墳墓。女性的墓碑板通常直接設立在地面上,男性的
墓碑板可以有獨立的基座。Sunduk(墓碑)上的ukil lukis複雜圖騰雕刻通常以花朵的造型為主,有
些圖騰源自於伊斯蘭教的幾何形圖騰。


圖58、九官鳥標本。


圖59、亞洲輝椋鳥標本。
圖60、澤巨蜥的標本。
圖61、美洲鱟。

註01、本篇文章所有資料皆參考於馬來西亞沙巴州斗湖省仙本娜鎮上的敦沙卡蘭博物館
,當然所有的文物照片也全部拍攝於敦沙卡蘭博物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指教、交流、經驗分享^^

留言板(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