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

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檳城Penang:舢舨巷→僑生博物館→姓氏橋



檳城:舢舨巷→僑生博物館→姓氏橋【2014~東馬砂勞越、西馬檳城、怡保自助旅行】─2014/2/9(日)Day06(上)


行程:


南華坊民宿→舢舨巷→廣福宮/觀音亭→聖喬治教堂→僑生博物館→義興街碼頭→姓林橋→姓周橋→姓陳橋→福德祠→龍山唐邱公司→孫中山檳城基地紀念館→甲必丹科林清真寺→印度廟→回民宿

將是非常充實的一天


       早晨梳洗時,遇到位在民宿工作的長輩,他以英文問我從哪來?我:台灣。
長輩提及,曾於民國60幾年時在台灣的飯店工作過,台灣是個好地方,但他回檳城後就再也沒到台灣了。長輩是華人,小時候接受英式教育,因此只會講中國祖籍地的方言及英文,這裡許多華人長輩皆是如此,所以我以華語向這裡的長輩問路,他們不一定有辦法能以華語回答我問題。


       隨便吃吃民宿的早餐後,思考著我今天該去哪?昨晚端詳著地圖好久,很貪心的想將檳城這麼多精彩的歷史古蹟一網打盡。但昨天已消磨半天,只剩今天可以走踏這座中西合併又融合著南洋風味的歷史古城,能到哪裡也只能一切隨緣嚕!


01、民宿二樓的盥洗、曬衣、衛浴空間。

舢舨巷 (LORONG STEWART)


       舢舨巷(LORONG STEWART)的英文縮寫為(LRG. STEWART),裡頭有個牌子寫觀音亭後”(Stewart Lane)。這條街過去以Charles C.Stewart命名(1880~1958),是早期靠近觀音廟的住宅區,最近幾年在地藝術家於此條街創作幾幅有趣的”Marking George Town”裝置藝術,表達早期檳城的特色。


02、此幅圖要表達的是這棟建築的走廊寬度不符五腳基的標準。


03、清末年間於此生活的華人樣貌。


04、奔跑的孩子。


05、穿旗袍的婦女。


06、這是印度人嗎?

椰脚街(JALAN MASJID KAPITAN KELING):廣福宮/觀音亭(GODDESS OF MERCY TEMPLE)、聖喬治教堂(ST.GEORGES CHURCH)


       走路從南華街經過舢舨巷到椰腳街不用5分鐘,現今的JALAN MASJID KAPITAN KELING原名為Pitt Street,在地華人稱為椰脚街。此區匯聚了華人的廣福宮、印度人的印度廟、馬來人的清真寺、英國人的天主教堂,這四棟建築上百年的歷史古蹟見證在地文化多元且互重的面貌,也讓椰腳街擁有另外個華語暱稱和諧街

廣福宮/觀音亭(GODDESS OF MERCY TEMPLE)


地址:Jalan Masjid Kapitan Keling
開放時間:0800-1800

       觀音亭為移居至檳城的廣東及福建後裔於1800年代共同興建,為檳城最古老的華人廟宇,因此也成為早期華人的交流場所。廟內主祀為觀世音菩薩,正殿門外的石獅子為鎮廟之寶。


07、觀音亭外牆有塊窗戶大小般的馬賽克磁磚鋪面設計,不曉得有無特別意涵?


08、正殿外的石柱上對聯寫著廣土眾民蒙利濟澤;福林壽宇結歡喜緣。由第一句及第二句的字首來看,廣福為此廟的原名,不曉得廣、福二字是否表示早期建廟的華人籍貫?門口白底紅字的牌子寫著請勿持香入內參拜


09、正殿前的一對石獅子為鎮壂之寶,有著守護檳城及廣福宮的傳說。


10、匾額「欽榮福澤」為嘉慶捌年歲次癸亥仲冬○旦立(1803),檳榔嶼甲必丹胡始明偕男○○勳沐叩酬。這塊匾額說明了廣福宮可能的落成年代。


11、匾額「幸觀厥成」為同治元年歲在壬戌○月上沈吉旦(1862),本宮眾董事等及住持僧廣通重修整。可看出此廟的重修年代。


12、匾額「慈航普濟」為同治元年歲孟春月穀旦建置(1862),福建漳州府海澄縣新安信士邱石泉答謝。


13、「重修廣福宮碑記」為同治元年(1862)歲次壬戌臘月吉旦立。


14、此牌說明廣福宮於1964年及1965年又再度重修。


15、匾額「錫福無疆」為民國乙丑年立(1925),正殿大門畫的為拿著斧頭的武門神。


16、廣福宮內部。


17、快看不出花紋樣貌的柱礎。


18、富有故事性的牌頭剪黏,以龍的樣式裝飾垂脊目的是為了壓鎮火災。


19、正脊上方的龍守護著珠子,也意為守護著廟宇。

聖喬治教堂(ST.GEORGE’S  CHURCH)


地址:1,Lebuh Farquhar
開放時間:星期一~(0800-1800),星期日(08301030開始為彌撒時段)

       檳城聖喬治教堂(ST.GEORGE’S CHURCH,PENANG)興建於1818年,據說為東南亞歷史最悠久的英式教堂,由當時在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英國國教派傳教士募資而建成。當我到達教堂時,正是彌撒時間,為避免干擾彌撒的進行,也只能在室外觀望,門口的警衛為印度人,很熱情的向我簡介這教堂的特色。


20、這幅”Marking George Town”裝置藝術,應該是在表現1920年代當時仍為英國殖民地的生活特色。


21、教堂大門旁的圍牆看起來有段歷史了,不曉得是否從興建之初保留到現在?


22、教堂外型為長方體,以八角型尖塔上的十字架為中心,使得建築外觀看起來左右對稱且宏偉。


23、八角型尖塔上有掛著時鐘。


24、草皮上的圓形紀念亭是為了紀念奠定檳城殖民地基礎的Francis Light上校。


25、教堂的地板以大理石鋪設,星期日是天主教徒望彌薩的時間。


26、教堂挑高至少有7米,進到室內不會覺得悶熱,大開窗的通風口設計使得室內非常通風。


27、非常熱情的印度警衛。




義興街(LEBUH GEREJA):檳榔僑生大宅(Pinang Peranakans Mansion)


檳榔僑生大宅/僑生博物館(Pinang Peranakans Mansion)


地址:29, CHURCH STREET(29,Lebuh Gereja)
開放時間:9:30~17:00
門票:RM 20

新加坡電視劇小娘惹拍攝場景

    在來到檳城的僑生大宅前,建議大家先從YouTube欣賞新加坡的知名電視劇小娘惹後,在到此地欣賞這棟華麗的百年古宅,不但可對馬來西亞早期的峇峇娘惹文化有番認識,也不會走馬看花的白走一遭。因為,這裡正是小娘惹的拍攝場景之一,劇情也很清楚的說明峇峇娘惹早期的生活樣貌。

    土生華人(被稱為Babas以及Nyonyas)他們採納馬來人以及英國殖民地的生活方式,因此至今檳城的文化、習俗、美食、語言、生活方式仍深受其影響。


28、檳城僑生大宅是新加坡的知名電視劇小娘惹的拍攝場景。

華人甲必丹鄭景貴的豪宅”海記棧”

    華人甲必丹鄭景貴(Hai Kee Chan)雖然並非峇峇,建築風格融合了殖民地時期的英式建築風格、中式建築格局、馬來人的建築裝飾特色,目前展示者千餘件骨董及當代的收藏品,可以說是早期典型且富裕的峇峇豪宅。


29、此棟建築原名為”海記棧”,是鄭景貴在19世紀末的住宅及辦公之處,之後曾荒廢數十年,直到最近幾年才回復當時富麗堂皇的樣貌。


30、英式拼花地磚。


32、中式的四合院格局。

一樓

    區分為個別的房間、傳統的大廳、3個畫廊、1個食堂,每個畫廊的主題呈現出土生華人的獨特文化及生活方式。


33、傳統的主廳有精美的木製屏風,以鑲金的金箔及珍珠母貝做裝飾。


341號畫廊擺設早期娘惹玩che-ki(娘惹紙牌)的空間。



35、中庭是個開放的風井格局,也是舉辦長桌宴(tok panjang)的歡樂場所。風井設計可使水氣進入屋內,使得室內保持涼爽通風。


363號及4號畫廊裝飾著漂亮的玻璃櫥窗。


37、另外棟附屬建物是間廚房,可以看到早期專屬於娘惹活動場域裡的精巧器具、廚房設備、蛋糕模具等。


38、在私人的多功能的房間裡,優雅的綠竹讓美麗小池塘有遮蔭,提供人們一處涼爽的喘息空間。外面有條隱密的通道,可以前往鄭家祖先祠堂。

二樓


39、客廳展示著檳城最精緻的珍珠母貝傢俱。


40、華人甲必丹訂製了繪製他父母及祖父母的巨大畫像,展現他的孝心。

41、第57號畫廊,展示著19001950年代的新娘房樣貌,讓遊客可以窺是早期土生華人的私人空間。


42、第8號畫廊展示著精美華麗的玻璃櫥窗及器具。


43、左、右廂房個別保存著優秀的娘惹瓷器及首飾。


44、一組精美的棕色及金色馬六甲傢俱放置於後廳。


45、後廊展示著代表峇峇娘惹歷史特色的珠繡鞋。

鄭景貴家族的祖先祠堂

    僑生博物有條隱密的通道可前往鄭家的祖先祠堂(建於1899),是華人甲必丹為了供奉家族祖先而興建。這間祠堂後來靠著中國的工匠修復成原有的華麗樣貌,以繁複的木雕裝飾並以金箔點綴。牆上裝飾著陶製的塑像,讓遊客可以認識中國的傳說故事。這條小徑隱藏著不著名的傳說與秘密。

46、通往鄭景貴家族祠堂的大門。

47、祠堂牆面裝飾著富含教育意義的中國傳說陶塑像。

娘惹金器珠寶首飾博物館(Straits Chinese Jewellery Museum)


       從僑生博物館後方的通道可通往這棟建築,這是棟擁有3個中庭的店屋,經由在地的工匠以傳統的工法及技術修復原貌,並以金箔做點綴。

       館內收藏許多峇峇娘惹在婚喪喜慶等日常生活使用的特製珠寶,展現出多元文化的風貌,融合了華人、馬來人、印度、歐洲的文化元素。娘惹喜愛的首飾以翡翠、珍珠、紅寶石、藍寶石為主,製作非常的精巧細膩。



48、館內畫廊掛著許多峇峇娘惹早期拍攝的黑白老照片。

49、牆上掛著各式裝飾著珠寶且非常華麗的娘惹服飾。

50、娘惹金器珠寶首飾博物館內部格局。

以下為檳城峇峇娘惹DM簡介內容:


一、檳城峇峇娘惹

    土生華人(Peranakan Chinese)或海峽華人(Straits Chinese)是檳城、馬六甲或新加坡(英國殖民時期稱海峽殖民地)的特殊社群。

    峇峇娘惹是從中國閩南一帶來到馬來西亞的早期華人移民後裔,這族群於此土生土長,受到在地其他族群的影響,形成獨特的峇峇娘惹文化。在檳城,峇峇娘惹文化以華人文化傳統為主要的特徵,但是在服飾、文化、信仰等方面,明顯受到馬來、泰國、緬甸文化的影響。他們的日常用語以參雜許多馬來詞彙的閩南語(福建話)為主。


51、土生華人男性稱為峇峇(Baba),女性稱為娘惹(Nyonya),因此這個社群稱為峇峇娘惹。

二、娘惹服飾

    可峇雅(Kebaya)和紗籠(Sarong)與馬來傳統服飾非常相似,衣飾圖騰融合各種文化,例如:鸚鵡是南印度的文化符碼,象徵好運。現今雖有縫紉機,但縫製一件可峇雅仍需五至八個月才可完工。


52、娘惹傳統服飾可峇雅(Kebaya)是以細膩的鏤花刺繡手法(Kerawang)純手工縫製而成的無紐上衣,穿著以精緻的胸針(Kerongsang)將雙襟扣住。


53、娘惹所穿的可峇雅(Kebaya)和紗籠(Sarong)融合多元族群的文化特色。


三、娘惹首飾

       娘惹喜歡穿戴的珠光寶氣以炫富,每逢節慶、農曆新年、慶生會,總是會以光彩奪目的項鍊、耳環、手鐲等金銀珠寶將自己悉心打扮。

       最具代表性的娘惹首是為胸針(Kerongsang),胸針通常為三件一套,是為了將可峇雅的雙襟扣住。對娘惹來說,穿金戴銀不僅可炫耀財富,也是投資保值的方法。


54、娘惹華麗的首飾。

四、娘惹的日常生活

    從前,富裕家庭出身的娘惹要學會各種傳統手藝,如:美容、烹飪、針線等,才能找到好老公。峇峇娘惹對英國物品有很深的情懷,英國進口的Pears 香皂是她們日常美容護理的用品。

    檳城娘惹食物:融合華人、馬來人、南印度、泰國料理的特色,娘惹從少女時代就得進廚房幫忙切菜、研磨香料、製作峇拉煎辣椒醬(Sambal Belacan)等是必備手藝。

    娘惹紙牌(Chi-ki):源自中國,一副有60張,是足不出戶的娘惹在家打發時間消遣的遊戲。

    初一、十五:華人認為農曆初一、十五是吉日。每逢這兩天,迷信的娘惹沐浴時,會在水裡放些鮮花。以鮮花入浴也是馬來人趨霉運的方式。


55、木櫃上方的謝籃(Siah-nahBakul Siah)是峇峇娘惹在結婚、祭神等節慶時使用的容器。這種透氣的容器,一般上用來裝食物或禮品。

56、髮簪(Cucuk Sanggul)是娘惹用來將芳香的茉莉花串固定在髮髻上的首飾,用來防禦侵犯者或偷窺者的自衛武器。

57、碗盞是用來盛放飯菜的琺瑯器(tiffin carrier),意為午餐飯盒。碗盞大多色彩鮮亮,一般上有四層,一層盛飯,三層盛菜。

58、牡丹是峇峇娘惹家裡的貼金木雕隔扇常表現的主題,牡丹為花中之后,可帶給家裡榮華富貴、吉祥。

58、盅罐(Kamcheng)是富裕的峇峇娘惹家庭喜愛的瓷器,可用來儲存物品,也可做裝飾或結婚送禮。

59、繡珠鞋(Kasut Manek)最能代表娘惹的珠繡藝術,一雙繡珠鞋往往需要數月的時間才可完工。鞋面上的小珠子,大多是品質精良的彩色玻璃珠(Rocaille beads)

鐘塔(Clock Tower)


    1887年為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登基的第60周年,定居於檳城的華人謝增煜為表紀念而出資興建60呎的鐘塔。

60、英式鐘樓建築加上回教的摩爾式圓頂,展現出檳城的英式殖民及馬來人回教信仰的特色。

義興街碼頭(CHURCH STREET PIER)



61、義興街碼頭興建於1897年,早期為來往檳島旅客重要的乘船地點。

海墘路(PENGKALAN WELD)


       檳城姓氏橋是一座座位於海墘路延申向海的木構造民居,由東北向東南方沿岸可分為姓王橋、姓林橋、姓周橋、姓陳橋、姓李橋、雜姓橋、姓楊橋等,途中還可經過檳城的巴士總站。大馬路西北側也保留相當多棟的英式殖民建築。


62、葉祖意大廈(Wisma Yeap Chor Ee)興建於1920年,是電影色‧戒的拍攝場景之一,早期底層為囤貨的倉庫,二樓以上做為辦公室使用。葉祖意原籍為福建南安,是位白手起家的成功企業家。
63、檳城巴士總站。


64、光華日報創設於1910年代,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為了推翻滿清政府及號召海內外同胞團結而創立的報社。

姓林橋(LIM JETTY)



65、姓林橋興建於19世紀中,居民大部分源自於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的後村莊。

66、路口處有間日月壇,供奉著居民所信仰的媽祖。


67、農曆新年期間,每家戶皆在屋簷下方高掛著大紅燈籠。

68、住家現今的屋頂大部分覆蓋著鐵皮,以馬來人住宅樣式的三角型斜屋頂為主。

69、看舊照片的畫面,早期屋頂是以亞答葉鋪設。

70、住家互通的廊道以一片片長條形木製地板搭設,架設於海面橋梁上。

姓周橋(CHEW JETTY)


71、姓周橋建於19世紀中,戶數是所有姓氏橋中最多者。

72、周姓橋居民祖籍大部分源自於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杏林社。

73、周姓橋曾為初戀紅豆冰的電影拍攝場景。

朝元宮

74、朝元宮興建於1905年,供奉著保生大帝。對聯寫著保生顯聖四海揚;大帝威靈眾信仰

75、朝元宮殿前有對雕飾精美的石獅子。

感天宮


76、感天宮為1990年代興建的道教廟宇,位於周姓橋的橋尾,供奉著九皇大帝、玄天大帝等道教神祉。

77、感天宮外可以清楚的看見檳城碼頭景觀。

姓陳橋(TAN JETTY)


       姓陳橋是所有姓氏橋裡最長的一座橋,沒有周姓橋那麼多的遊客或店家,卻保有姓氏橋原來的氣息。走在橋樑上,可以看間淤積的淺灘上擱著些許漂流木;橋尾端有間媽祖廟,從住宅區通到廟宇間的那段木棧道走起來還真讓人有些發毛,兩側無欄杆圍著,棧道下方的海水較深,站在橋的尾端可以眺望周姓橋東南面的外觀、檳城碼頭及北海碼頭來往的大小船。

78、姓陳橋不可騎機車或腳踏車入內。


79、姓陳橋的水上民居樣貌。

80、眺望海上干欄式住宅姓周橋。


81、姓陳橋及姓周橋間有開始淤積的現象。


82、海面淤積處事水鳥覓食的好所在。

81、走在陳姓橋的盡頭,可以清楚的看見海面上的船來船往。

媽祖廟



82、陳姓橋尾的媽祖廟。



83、媽祖廟裡的請遊客注重公德心的壁畫。

84、媽祖廟外可看見姓氏橋處理廢棄船隻(任其在海面上自然腐爛)的景觀。

姓陳橋泰國餐



85、姓陳橋中段附近有間泰國餐,營業時間為11:00~14:3017:00~20:00

86、這是我吃的午餐(有多叫杯檸檬水),口感尚佳,但得花RM11是有些小貴。但好處是有廁所,觀光客不多,可邊吃午餐邊享受海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指教、交流、經驗分享^^

留言板(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