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

2020年10月22日 星期四

馬六甲市Melaka【馬六甲Melaka】:荷蘭紅屋裡的歷史與民族博物館─(8.鄭和的海上航行與文化交流)

 馬六甲市Melaka【馬六甲Melaka】:荷蘭紅屋裡的歷史與民族博物館─(8.鄭和的海上航行與文化交流)

【一個女生自助馬來西亞16天15夜】  2020/02/17(一) Day12

       鄭和是華人世界裡非常耳熟能詳的明朝歷史人物,馬六甲的歷史與民族博物館內,有一處展廳專門介紹鄭和的外交歷程及對於馬六甲的影響,讓來自世界各國旅客可以較清楚理解鄭和對於馬六甲的影響力。


鄭和與馬六甲蘇丹國王


       鄭和(西元1371-1433)出生於雲南昆陽的元朝官宦家庭,西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出兵雲南打敗元朝剩餘勢力,鄭和因此被俘虜到南京,成為明朝宮廷裡的太監,之後被分配到北京的皇宮服侍燕王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成為傑出的穆斯林外交官,後人尊稱為三寶太監,。


       鄭和是中國史上最著名的海上探險家,西元1405至1433年間歷經七次海上航行,帶著數百艘的船隻及數千名人員出發,拜訪東亞、東南亞、斯里蘭卡、南印度、阿拉伯、東非間的許多國家。 以鄭和的第二次航行(西元1407年至1409年)為例,他的船隊由62艘主副船隻組成,率領著27,800位人員,這些人員包含了軍官、水手、各行各業的工人。鄭和的船隊促使他和所拜訪的國家(包含:馬六甲)在外交、貿易、文化上的交流。


        鄭和每次航行時皆會在馬六甲作短暫停留,等待風向改變為適合航行至下個目的地的風向後才出發。鄭和在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及馬六甲蘇丹王國統治者拜里米蘇拉(Parameswara)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鄭和在西元1411年時曾安排拜里米蘇拉(Parameswara)到中國拜訪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並且在中國停留了2個月,當時拜里米蘇拉(Parameswara)還帶著他的皇后、部長、及540位經挑選的代表,西元1414年,拜里米蘇拉(Parameswara)再訪中國。西元1424年,馬六甲的第二任統治者蘇丹穆罕默德沙(Sultan Muhammad Syah)也曾拜訪中國。


        西元1432至1433年間,鄭和進行最後一次的航行,據說死於返航的回程。


鄭和船隊在馬六甲等地貿易


       中國和馬來世界的關係已存在了三、四千年左右,西元七世紀開始,就已有中國商人拜訪馬來半島東部及西部的紀錄,五嶼島(Lima Pulau)或者是馬六甲也曾是他們拜訪的地點。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每當鄭和抵達馬六甲停泊時,他所帶領的60艘船及25,000名人員組成的船隊幾乎佔滿整個馬六甲港口,每次在馬六甲約停留兩個星期到一個月,這時候街道常可見鄭和船隊的軍官、水手、工人在街上購買糧食、柴火(或煤炭)、和馬六甲或是其他國家的商人進行交易,等到季風再次到來,船隊便揚起船帆離去。


        明朝通曉阿拉伯語及波斯語的通事馬歡及航海家費信曾跟隨鄭和的船隊做紀錄,曾提及鄭和在馬六甲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獲得的物品有煤油、硫磺、香料、線香、木材、燕窩、寶石、金、銀、錫、銅、象牙、食品等等,華人和在地人交易的物品有衣服、絲綢毯、瓷器、繪畫設備、金銀器皿、青銅製工具、鐵製工具、農業設備、紙張、墨水、茶葉、中藥材等。


鄭和與伊斯蘭文化在馬六甲


        鄭和是一位虔誠的回教徒,他促使明朝政府讓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傳播佔了很重要的地位,並要求明朝皇帝在南京、西安建立清真寺。航行期間,鄭和曾帶領多位伊瑪目(穆斯林的領導者)以教學的方式宣傳伊斯蘭相關事務,成為祈禱團隊的領導者,並也協助準備穆斯林船員的葬禮,曾擔任阿拉伯語翻譯。


        鄭和和這群來自中國的商人影響馬六甲地區的生活方式、知識、藝術、服飾、食物、建築,根據歷史資料記載,馬六甲最早期的清真寺原貌,皆是鄭和或中國商人帶著來自中國的工匠仿造明朝時期的清真寺樣貌建築而成。


圖1.三寶太監鄭和的畫像。(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圖2.鄭和在江西省的陵墓。(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圖3.鄭和的出生地在雲南省昆陽的知代村。(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圖4.鄭和在雲南的故居。(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鄭和養子後代


        身為太監的鄭和無法生育,因此收養哥哥馬文銘的長子馬恩來為養子,鄭和養子的後代皆以「鄭」為姓,500年之後其子孫遍布於雲南的玉溪、南京、北京、蘭州、泰國等地。


圖5.鄭和在江蘇省南京市的墓園。(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圖6.鄭和父親在雲南的墓園。(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圖7.鄭和在雲南的家鄉。(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圖8.鄭和養子在泰國的第15世代子孫。(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圖9.鄭和養子在南京的第19世代及第20世代子孫。(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圖10.鄭和養子在雲南玉溪的第19世代及第20世代子孫。(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圖11.鄭和所修復的中國西安的清真寺。(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圖12.圖片敘述著馬六甲為伊斯蘭文化的傳播中心。(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圖13.馬六甲吉寧村的清真寺(Kampung keling)落成於1748年,仿造中國的清真寺樣貌興建而成。


圖14.明朝時期的青花瓷盤,盤子上的圖畫彩繪者中國傳統的林園景觀、小橋流水,盤子的邊緣也有精緻的彩繪花紋。


鄭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線


第一次航行(西元1405年~1407年)


       拜訪國家路線:


亞齊(Aceh,印尼蘇門答臘島的亞齊)

→占城(Champa,越南中部古代的國家)

→暹羅 (Thailand,泰國)

滿刺加(Melaka,馬六甲)汶萊(Brunei)

→爪哇島的三寶瓏(Jawa【Semarang】)→印尼蘇門答臘島的亞齊(Aceh)→三佛齊舊港(Palembang,印尼蘇門答臘島的巨港)

錫蘭(Sri Lanka,斯里蘭卡)→古里(Dan Calicut,印度西南部的科澤科德)

→占城(Champa,越南中部古代的國家)

→暹羅 (Thailand【Siam】,泰國)

→爪哇(Jawa,爪哇島)→蘇門答剌(Sumatra,蘇門答臘島)

滿刺加(Melaka,馬六甲)

錫蘭(Ceylon,Sri Lanka斯里蘭卡的前身)→古里(Dan Calicut,印度西南部的科澤科德)


第二次航行(西元1407年~1409年)


       拜訪國家路線:


 占城(Champa,越南中部古代的國家)

→暹羅 (Thailand【Siam】,泰國)

汶萊(Brunei)

→爪哇(Jawa,爪哇島)

滿刺加(Melaka,馬六甲)

斯里蘭卡(Sri Lanka)→柯枝(Cochin位於印度喀拉拉邦的埃納庫拉姆縣的古國)→古里(Dan Calicut,印度西南部的科澤科德)

→占城(Champa,越南中部古代的國家)

→暹羅 (Thailand【Siam】,泰國)

汶萊(Brunei)

→爪哇(Jawa,爪哇島)→蘇門答剌(Sumatra,蘇門答臘島)

→滿刺加(Melaka,馬六甲)

錫蘭(Ceylon,Sri Lanka斯里蘭卡的前身)→古里(Dan Calicut,印度西南部的科澤科德)

→窟察泥(Kutch,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喀奇縣)


第三次航行(西元1409年~1411年)


       拜訪國家路線:


占城(Champa,越南中部古代的國家)

→爪哇(Jawa,爪哇島)

吉蘭丹(kelantan,馬來西亞西北部的吉蘭丹州)→滿刺加(Melaka,馬六甲)

錫蘭(Ceylon,Sri Lanka斯里蘭卡的前身)→柯枝(Cochin位於印度喀拉拉邦的埃納庫拉姆縣的古國)→古里(Dan Calicut,印度西南部的科澤科德)

→占城(Champa,越南中部古代的國家)

→暹羅 (Thailand【Siam】,泰國)

→爪哇(Jawa,爪哇島)→蘇門答剌(Sumatra,蘇門答臘島)

→滿刺加(Melaka,馬六甲)

錫蘭(Ceylon,Sri Lanka斯里蘭卡的前身)→古里(Dan Calicut,印度西南部的科澤科德)→窟察泥(Kutch,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喀奇縣)→馬爾地夫(Maldives)


第四次航行(西元1413年~1415年)


        拜訪國家路線:


占城(Champa,越南中部古代的國家)

→爪哇(Jawa,爪哇島)

→吉蘭丹(kelantan,馬來西亞西北部的吉蘭丹州)→彭亨(Pahang,馬來半島中部山區的州屬)→滿刺加(Melaka,馬六甲)

→錫蘭(Ceylon,Sri Lanka斯里蘭卡的前身)→馬爾地夫(Maldives)→柯枝(Cochin位於印度喀拉拉邦的埃納庫拉姆縣的古國)→古里(Dan Calicut,印度西南部的科澤科德)

→木骨都束(Muqdisho,位於非洲東北岸的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休)→格什姆島(Qeshm,伊朗南部外海的島嶼)→坦尚尼亞(Tanzania,位於東非的國家)

→占婆(Champa,越南中部古代的國家)

吉蘭丹(kelantan,馬來西亞西北部的吉蘭丹州)

→爪哇(Jawa,爪哇島)→蘇門答剌(Sumatra,蘇門答臘島)

→滿刺加(Melaka,馬六甲)

錫蘭(Ceylon,Sri Lanka斯里蘭卡的前身)→古里(Dan Calicut,印度西南部的科澤科德)

→麻林地(Malindi,現今位於非洲東岸國家肯亞的首都馬林迪)


第五次航行(西元1417年~1419年)


         拜訪國家路線:


 占城(Champa,越南中部古代的國家)

汶萊(Brunei)

→爪哇島(Jawa)

彭亨(Pahang,馬來半島中部山區的州屬)→滿刺加(Melaka,馬六甲)

斯里蘭卡(Sri Lanka)→柯枝(Cochin位於印度喀拉拉邦的埃納庫拉姆縣的古國)→古里(Dan Calicut,印度西南部的科澤科德)→馬爾地夫(Maldives)

→木骨都束(Muqdisho,位於非洲東北岸的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休)→布拉瓦(Barawe,非洲東岸索馬利亞西南部的城市)→Afen(待確認,非洲東岸的城市)→Ras As Salif(待確認)→格什姆島(Qeshm,伊朗南部外海的島嶼)→坦尚尼亞(Tanzania,位於東非的國家)

→占城(Champa,越南中部古代的國家)

→爪哇(Jawa,爪哇島)→蘇門答剌(Sumatra,蘇門答臘島)

→滿刺加(Melaka,馬六甲)

→錫蘭(Ceylon,Sri Lanka斯里蘭卡的前身)→古里(Dan Calicut,印度西南部的科澤科德)→荷莫茲(Hormuz,伊朗的荷莫茲是連結波斯灣和印度洋的海峽處)

→亞丁(Aden,位於中東國家葉門的城市)→沙那(Sana,位於葉門的首都沙那)

→木骨都束(Muqdisho,位於非洲東北岸的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休)→麻林地(Malindi,現今位於非洲東岸國家肯亞的首都馬林迪)→布拉瓦(Barawe,非洲東岸索馬利亞西南部的城市)


第六次航行(西元1421年~1422年)


        拜訪國家路線:


 占城(Champa,越南中部古代的國家)

→暹羅 (Thailand【Siam】,泰國)

→滿刺加(Melaka,馬六甲)

→汶萊(Brunei)

→孟加拉(Bengal)

→斯里蘭卡(Sri Lanka)→柯枝(Cochin位於印度喀拉拉邦的埃納庫拉姆縣的古國)→馬爾地夫(Maldives)→古里(Dan Calicut,印度西南部的科澤科德)

→Zulfar(待確認)→亞丁(Aden,位於中東國家葉門的城市)→Ras As Salif(待確認)

→木骨都束(Muqdisho,位於非洲東北岸的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休)→布拉瓦(Barawe,非洲東岸索馬利亞西南部的城市)

→格什姆島(Qeshm,伊朗南部外海的島嶼)

→占城(Champa,越南中部古代的國家)→暹羅 (Thailand【Siam】,泰國)

→蘇門答剌(Sumatra,蘇門答臘島)

→滿刺加(Melaka,馬六甲)

→孟加拉(Bengal)

窟察泥(Kutch,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喀奇縣)

→荷莫茲(Hormuz,伊朗的荷莫茲是連結波斯灣和印度洋的海峽處)→亞丁(Aden,位於中東國家葉門的城市)→沙那(Sana,位於葉門的首都沙那)

→祖法兒(Djofar,位於阿曼蘇丹國的佐法爾省)→木骨都束(Muqdisho,位於非洲東北岸的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休)→布拉瓦(Barawe,非洲東岸索馬利亞西南部的城市)


第七次航行(西元1431年~1433年)


       拜訪國家路線:


 占城(Champa,越南中部古代的國家)

→暹羅 (Thailand【Siam】,泰國)

→爪哇(Jawa,爪哇島)→巨港(Palembang,印尼蘇門答臘島的巨港)

→滿刺加(Melaka,馬六甲)

亞齊(Aceh,印尼蘇門答臘島的亞齊)

→孟加拉(Bengal)

斯里蘭卡(Sri Lanka)→俱蘭(Quilon,位於印度喀拉拉邦奎隆縣)→柯枝(Cochin位於印度喀拉拉邦的埃納庫拉姆縣的古國)→馬爾地夫(Maldives)→古里(Dan Calicut,印度西南部的科澤科德)

→格什姆島(Qeshm,伊朗南部外海的島嶼)→Zulfar(待確認)→亞丁(Aden,位於中東國家葉門的城市)→Ras As Salif(待確認)→麥加(Mekah,沙烏地阿拉伯內的城市)

→木骨都束(Muqdisho,位於非洲東北岸的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休)→布拉瓦(Barawe,非洲東岸索馬利亞西南部的城市)→Jabo(待確認)

→占城(Champa,越南中部古代的國家)

→蘇門答剌(Sumatra,蘇門答臘島)

→滿刺加(Melaka,馬六甲)

錫蘭(Ceylon,Sri Lanka斯里蘭卡的前身)→孟加拉(Bengal)→窟察泥(Kutch,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喀奇縣)

→荷莫茲(Hormuz,伊朗的荷莫茲是連結波斯灣和印度洋的海峽處)→亞丁(Aden,位於中東國家葉門的城市)→麥加(Mecca,沙烏地阿拉伯內的城市)

→祖法兒(Djofar,位於阿曼蘇丹國的佐法爾省)→木骨都束(Mogadishu,位於非洲東北岸的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休)→布拉瓦(Barawe,非洲東岸索馬利亞西南部的城市)


備註:以上鄭和下西洋路線行經國家資料,皆依馬六甲歷史與民族博物館之資料做整理,因此可能和古籍上的行經國家路線紀錄資料相較會有些缺漏。


圖15.13至16世紀期間,馬六甲成為了馬來亞地區在東方的貿易中心,由地圖路線判斷,當時的馬六甲可能已和臺灣、菲律賓、婆羅洲、蘇拉威希、印尼的班達群島(Banda)、東帝汶(Timor)、爪哇島、蘇門答臘、中國、越南、泰國、孟加拉、印度的古吉拉特邦地區的坎貝(Gujerat,Cambay)、阿拉伯等地有所交流。(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圖16.鄭和第一次~第三次海上航行的路線。

從江蘇省蘇州的劉家港出發,經澳門的五福門(Wufumen)、越南的歸仁市(Qui-rhon)、柬埔寨(Kemboja)、汶萊(Brunai)、爪哇(Jawa)、巨港(Palembang,印尼蘇門答臘的巨港)、馬來西亞的馬六甲(Melaka)、那孤兒(Nakur,印尼蘇門答臘島東北部在15世紀時期的國家)、啞魯國(Aru,印尼蘇門答臘島中部在15世紀時期的國家)、巴賽國(Pasai,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部在15世紀時期的國家)、黎代(Lide,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部在15世紀時期的國家)、南浡里(Lambri,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部在15世紀時期的國家)、馬爾地夫(kepulauan Maldeve)、別里加姆(Ceylon/Belligamme,斯里蘭卡)、俱蘭(Quilon,位於印度喀拉拉邦奎隆縣)、柯枝(Cochin位於印度喀拉拉邦的埃納庫拉姆縣的古國)、科澤科德(Calicut,印度西南部的科澤科德)。(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圖片資料來源:

張維華 zhang weihua 

        1985年6月 《鄭和下西洋》(Journey of Zheng He to West Samudera),頁51。中國北京:人民  交通出版社。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3%91%E5%92%8C%E4%B8%8B%E8%A5%BF%E6%B4%8B



圖17.鄭和第四次~第六次海上航行的路線:

從江蘇省蘇州的劉家港出發,經澳門的五虎門(Wufumen)、

越南的歸仁市(Qui-rhon)、

汶萊(Brunai)

爪哇(Jawa)、蘇祿(Sulo,菲律賓蘇祿群島)、

汶萊(Brunai)

爪哇(Jawa)、

馬來西亞的馬六甲(Melaka)

巨港(Palembang,印尼蘇門答臘的巨港)、啞魯國(Aru,印尼蘇門答臘島中部在15世紀時期的國家)、巴賽國(Pasai,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部在15世紀時期的國家)、南浡里(Lambri,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部在15世紀時期的國家)、翠蘭嶼(Nicobar,尼科巴群島)、

錫蘭(Ceylon,斯里蘭卡)、俱蘭(Quilon,位於印度喀拉拉邦奎隆縣)、柯枝(Cochin位於印度喀拉拉邦的埃納庫拉姆縣的古國)、科澤科德(Calicut,印度西南部的科澤科德)、

木骨都束(Muqdisho,位於非洲東北岸的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休)、布拉瓦(Barawe,非洲東岸索馬利亞西南部的城市)、麻林地(Malindi,現今位於非洲東岸國家肯亞的首都馬林迪)、

祖法兒(Djofar,位於阿曼蘇丹國的佐法爾省)、亞丁(Aden,位於中東國家葉門的城市)、Rasa(待確認)(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圖片資料來源:

張維華 zhang weihua 

        1985年6月 《鄭和下西洋》(Journey of Zheng He to West Samudera),頁51。中國北京:人民  交通出版社。


圖18.鄭和第七次海上航行的路線。從江蘇省蘇州的劉家港出發,經澳門的五福門(Wufumen)、臺灣(在臺灣的臺南赤崁登陸Chi Kan/An Pina)、

越南的歸仁市(Qui-rhon)、

爪哇(Jawa)、

馬來西亞的馬六甲(Melaka)

巨港(Palembang,印尼蘇門答臘的巨港)、啞魯國(Aru,印尼蘇門答臘島中部在15世紀時期的國家)、巴賽國(Pasai,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部在15世紀時期的國家)、南浡里(Lambri,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部在15世紀時期的國家)、

馬爾地夫(kepulauan Maldeve)、錫蘭(Ceylon,斯里蘭卡)、俱蘭(Quilon,位於印度喀拉拉邦奎隆縣)、柯枝(Cochin位於印度喀拉拉邦的埃納庫拉姆縣的古國)、科澤科德(Calicut,印度西南部的科澤科德)、科摩林角(Comorin,印度西南部的科摩林角)、

荷莫茲(Hormuz,伊朗的荷莫茲是連結波斯灣和印度洋的海峽處)、Rasa(待確認)、亞丁(Aden,位於中東國家葉門的城市)、麥加(Mekah,沙烏地阿拉伯內的城市)、

木骨都束(Muqdisho,位於非洲東北岸的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休)、布拉瓦(Barawe,非洲東岸索馬利亞西南部的城市)、麻林地(Malindi,現今位於非洲東岸國家肯亞的首都馬林迪)、Jabo(待確認

(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鄭和船隊的類型


       鄭和的船隊由不同類型的船組成,例如:做為母船的〈船家寶〉、馬船載著攜帶貨物的馬、軍艦、貨船、載著水手的指揮船。


圖19.鄭和船隊的寶船模型。(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圖20.戰船模型。(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圖21.載馬的船隻模型。(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圖22.載食物的船隻模型。(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圖23.載水的船隻模型。(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圖24.載客人的船隻模型。(圖片來源: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



       







       

圖25.有龍形雕刻裝飾的黃銅香爐(香爐表面有刻著陳租福先生)


圖26.當代有花卉圖案的蠶絲巾(P.s...Cemcem很納悶為什麼這個也可以成為馬六甲歷史與民族博物館內的展品?猜想應該也是已逝的拿督Tony Lye Fong Nge賴鴻儀所捐贈的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指教、交流、經驗分享^^

留言板(message)